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调查研究内容摘要:

, 不只关注问题 , 必须找到促进青少年健康网络使用的有效途径 验证社会影响拓展理论 、 自我主导社会化理论和心理发展资源与环境缺失的网络补偿理论 , 系统了解青少年网络生活对心理各个层面的影响以及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 并通过健康青少年网络使用者和网络成瘾者社会心理模型的对比 , 明确青少年健康网络使用的形态 研究思路和方法 子课题 1: 大规模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一)青少年网络生活及配套问卷编制  对象:北京 、 武汉 、 石家庄 、 深圳 、 开封 、 曲阜及全国部分抽样地区大中小学生 12020人 , 其中大学生 1500人 , 中小学生 10000人 , 非学生青少年 500人。  方法:文献法 、 访谈法 、 问卷编制技术和信效度检验技术  内容:在 文 献分析基础上 , 罗列网络生活的各个方面 , 并通过访谈 验证 青少年网络生活的主要类别 ( 访谈 80名大中小学生 , 10名非学生青少年网民 、 20名家长 、 20名教师 ) , 编制问卷 , 经过项目分析 、 因素分析 、 信效度检验等步骤 , 得到有效可信的青少年网络生活结构问卷  工具:自编 《 青少年网络生活问卷 》 ,中学生外加及配套的父母与教师问卷 研究思路和方法 子课题 1: 大规模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二)青少年网络生活问卷及配套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的小 样本施测 选择 500名大中小学生与非学生青少年、 200名中小学生家长及 200名作为初测被试进行问卷信效度建议预测 (三)试测结果分析与问卷调整 研究思路和方法 子课题 1: 大规模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四)青少年网络生活问卷的全国大规模和计划样本的父母与教师问卷施测 根据预测验情况培训全国施测人员,部分地区人员进行远程培训 按抽样计划进行青少年与父母、教师问卷的施测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子课题 2:青少年网络生活与学校社会心理处境分 化、社会 心理适应的 关系研究  (一)青少年网络使用与心理处境分化及社会 心理适应  对象:参与大规模调查的北京、石家庄、河南、深圳等地地的中小学生 2500人  方法:结构式问卷调查  内容:探讨处于不同社会心理处境的青少年其网络生活世界的特点及差异;建构不同社会心理处境青少年的网络 生活 模型; 探讨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对其社会 — 心理适应的影响作用;  工具:社会处境分化问卷;青少年社会 — 心理适应量表 研究思路和方法 子课题 2:青少年网络生活与学校社会心理处境分 化、社会 心理适应的 关系研究  (二)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学校社会心理处境不利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的资源替代价值及网络依赖的社会心理资源缺失理论。  (三)社会心理处境不良与网络使用关系的纵深个案研究  对象: 30名处于不良学校社会心理处境的儿童,分别来自北京、石家庄、河南、深圳等地地中小学生  方法:个案访谈法  内容:在上述定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对在一般学校情境中社会心理处境不利的青少年进行深入访谈,全面揭示的个人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  工具:自编网络带给处境不利儿童的改变的深入访谈提纲 研究思路和方法 38 38 研究思路和方法 子课题 3: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成因及其与道德表现的关系 ( 一 )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倾向诊断 对象:选取宁夏 、 河南 、 山东 、 辽宁四个省市的七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三年级的学生 , 共 1700人为被试。 方法:访谈法 、 量表法。 内容:通过深入访谈了解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 并根据调查的结果编制 《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量表 》 ;同时参考访谈的结果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心理结构编制 《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量表 》 工具。 工具:使用自编的青少年网络表现开放式问卷和初步形成的 《 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 》 进行调查。 39 39 研究思路和方法 子课题 3: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成因及其与道德表现的关系 ( 二 ) 网络使用青少年道德心理结构  对象:选取宁夏 、 河南 、 山东 、 辽宁四个省市的六所普通中学初 、 高中学生 447人。  方法:量表法。  内容:在之前工具编制研究的基础上 , 考察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提出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的理论模型;同时考察青少年网络道德认知 、 情感和意向的表现特点 , 最后 , 探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表现与网络道德的关系。  工具:使用编制形成的 《 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量表 》 、 《 青少年网络道德量表 》 和 《 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量表 》 进行调查 , 使用 SPSS和Amos软件进行方差 、 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 40 研究思路和方法 子课题 4: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其与未成瘾 青少年的对比研究 ( 一 ) 网络成瘾青少年与未成瘾青少年价值观和品德发展的对比研究  对象:北京 、 石家庄 、 深圳 、 武汉四地的初 、 高中在校学生 1500人以上  方法:问卷法  内容:比较网络成瘾青少年和未成瘾青少年的价值观 、 品德发展差异。  工具: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 Use Scale, APIUS), 自编青少年价值观问卷 , 道德认知问卷和道德判断任务 41 研究思路和方法 子课题 4: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其与未成瘾 青少年的对比研究 ( 二 ) 网络成瘾青少年与未成瘾青少年情绪适应的比较研究  对象:北京 、 石家庄 、 深圳 、 武汉四地的初 、 高中在校学生 1500人  方法:问卷法  内容:比较网络成瘾与正常网络使用青少年在情绪适应 ( 主要为亲子和同伴依恋 、 抑郁 、 孤独 、 焦虑等 ) 方面的差异 , 探索网络成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