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内容摘要:

\11\12节习题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中 “ 近代 ” 二字的含义,主要指: A机器生产 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C由私人投资兴办 D产生和发展了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4.造成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D民族工业无力与外商相抗衡 A A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的三次高潮,它的不同点是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C 6.下列现象在清末民初不可能出现的是( ) 7.下列关于报刊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国人办报热情高涨 ,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D B 8.铁路成为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主要的因素有( ) ①铁路速度快,运力大 ②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③受工业革命影响 ④清政府一开始就支持修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A 问题三: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线索勾勒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1920年,苏俄某农民在火车站出售一批粮食,根据政策,政府的态度是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 “ 新 ” 在 B.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 “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 两步 ”。 这表明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B C C C 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5\16课) “黑色星期四”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政府干预经济 “自由主义”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问题三: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根本原因:一般来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生产与消费矛盾激化的结果。 直接原因:纽约股市的崩溃。 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问题三: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评价: ( 1)新政的社会成效(略)。 ( 2)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 ( 3)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自由放任时代过渡到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特点:政府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 问题三: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 2)企业经营方式的调整 ( 3)福利国家的出现 问题三: 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罗斯福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当时面临的状况。 (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 “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在 “ 新政 ” 中有何体现。 ( 3)新政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 “ 永远纠正 ” 了 “ 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 为什么。 点拨 : 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实质及影响。 ( 1)问根据课本知识就可作答。 ( 2)问需要明确 “ 旧民主秩序 ” 指的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最终达到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 ( 3)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作答。 ( 1) 1929年 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从此美国的经济开 始全面滑坡。 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美国社会也开始急剧动荡,资产 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而当时的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 2)把维护资本主义作为实施新政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改变胡佛政府 奉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 ( 3)没有。 新政仅仅是一种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罗斯 福新政与 20世纪 50、 60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不包括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发展,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是凯因斯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 B.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C.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生产的盲目性 D.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经济持续不断的高速发展 二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 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 “ 人民资本主义 ” 的含义是 A.股票分散化 B.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C.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D D B A两次工业革命 社会生产力进步 经济体制创新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苏联经济改革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经济体制必须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