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孩子们的话内容摘要:
夹:两臂夹紧,掌根相靠,手腕下压。 提:用蹬地抬臂、提肩顶肘的动作去迎击球。 (四)击球点:腹前高度。 (五)击球部位:利用前臂手腕关节以上 10cm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的平面击球的后下部。 (图四) (六)击球后动作:击球瞬间,两臂要保持稳定,身体重心继续跟着抬臂方向伴送球,整个动作协调自然,动作结束后,立即做好下一击球动作准备。 图三 图四 四、单手垫球 单手垫球是来球距离较远,来不及使用双手垫球时采用。 这种垫球动作快、手臂伸得远,左右手使用灵活,击球范围大,击球时不受身体姿势限制,但是控球能力弱于双手。 单手击球时可用虎口、掌根、前臂或掌心击球的后下部,也可用手背做铲球动作将球垫起。 (图五) 四、垫球练习 (一)徒手模仿练习 练习一:集体原地试做垫球前准备姿势和垫球手型的练习。 要求先慢后快,听口令完成动作,教师及时纠正动作。 练习二:听教师口令集体原地徒手模仿两臂向下方插的动作。 要求通过练习形成正确的垫球手型,边练习教师边检查动作。 (图六) 练习三:集体试做徒手模仿垫球动作练习。 或两人一组,一人练习,另一人纠正动作。 要求学生体会完整的垫球动作,注意垫球的手型、击球点位置和身体协调用力的动作。 启发学生想象在有球的情况下进行练习。 图五 图六 (二)结合球的练习 练习一:垫击固定球。 两人一组,一人双手持球,另一人用完整的垫球模仿运输和击球。 但不将球击出,主要体会 插、夹和抬臂的动作。 持球者可将球自上向前下方移动,垫球者用身体协调力量击球的后中下部,触球时,持球者可稍加用力。 要求练习节奏稍慢,互相纠正对方的垫球点位置和垫球的手型。 练习二:原地自垫。 主要练习抬臂击球动作。 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垫击面垫球。 两腿不能直立,要用全身协调力量垫击,不能单一地以抬臂力量垫球。 可以先垫低球(球离手约 50cm) ,熟练后逐渐增加垫球的高度,随后可采用高、低相结合的垫球,并在固定区域内自垫,提高两臂对球的控制能力。 (图七) 图七 图八 图九 练习三:对墙垫球。 学生分组练习,每人一球,在距墙 1~ 2m处向墙上固定目标连续垫球.要求学生体会正确的垫击手型和垫击点位置,抬臂压腕动作要做到协调、放松。 (图八) 练习四:单手垫球。 每人一球,左右手轮换垫球,提高弱手弱脚的击球能力。 练习五:垫击抛来的球。 两人一组,相距 3m左右,一抛一垫。 也可由一人抛球, 3 ~ 4人轮流垫球,距离也逐渐增大。 要求首先教会学生抛球,用双手下手抛球,抛出的球弧度要适宜,落点准确,便于垫球者垫击。 垫球人动作要协调,抬臂用力不宜过猛,先将球垫高,具有一定弧度,然后要求将球垫准。 (图九) 练习六:两人对垫。 两人相距 4~ 6m连续对垫。 要求对准垫球目标,在腹前高度垫球。 练习次数应有规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规定垫球次数,一般情况每次课安排垫球总次数 200 ~ 300次,可分若干组完成。 同时垫球的难度也应逐步增大,可垫高弧度球和低弧度球,以及一人垫高球,一人垫稍低的球等。 (三)结合移动的垫球练习 练习一:单人移动自垫。 分组教学, 每人一球,连续自垫,在垫球中向前或 向侧移动。 要求不要随意停顿,每次垫 球后移动距离约 1m左右。 (图十) 练习二:移动后垫抛球。 每人一球, 对墙连练垫球中向左或右移动。 要求移 动的步法不能死板,根据球反弹情况应 经常变换脚步。 图十 练习三:移动后垫抛球。 2~ 4人一组,一人抛球,其他人轮流向前或向侧移动后垫球。 要求垫球人应做好准备姿势,在对方抛球后再移动,切忌盲目移动或抢先移动。 练习四:两人一组,连续向侧移动垫球。 要求移动速度不宜过快,垫出的球应稍高,并要控制好落点。 垫球者应尽量做到正对垫球方向垫球。 练习五: 4人一组,一人抛球,其他学生左右或前后移动后垫球。 抛球者也可换成教师。 五、垫球比赛 自抛自垫高、低球比赛 图十 单人移动自垫 单手交替垫球比赛 自抛自垫一高一低球比赛 两人一组,一抛一垫比赛。 要求抛、垫球方向均要准确 4~ 6人一组,一人抛球,其他人轮换垫球。 计有效球个数。 六、垫球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与纠正方法 错误动作 表现 纠正方法 手型不正确,两臂不并拢,垫击面不平 两小臂有高低,球常常打在一只手臂上,垫球不准 徒手练习两臂夹紧动作;垫固定球或抛球;原地自垫 移动不及时,对不正来球 判断起动慢,步法不熟练,腰部肌肉太紧张,准备姿势有臀部后坐现象 徒手做准备姿势身体前倾动作;多练各种步法移动;移动后垫抛球 身体动作不协调,抬臂动作大 先蹬地后抬臂或先抬臂后蹬地,动作脱节,球离身体太远,垫球时抬臂动作过大 徒手模仿垫球协调动作;垫击固定球;对墙垫球 垫球不抬臂,身体向上顶,耸肩或上体后仰 垫不远球,抬臂和蹬地用力向上,而不向前上方,肩部肌肉太紧张 徒手模仿抬臂垫球的全身协调动作、两臂前插动作向前垫球过网练习 第 4章 身体素质 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由其竞技能力所决定的,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在运动活动中所需的基本体能,用力量、速度、弹跳、耐力、灵敏、柔韧等指标来表示。 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是运动员掌握各项技术的基础。 一、力量素质 (一)下肢力量 抬轿子。 三人一组, 两人做轿夫,双手互握 搭好,另一人分腿坐两 人手上,“轿夫”依次 半蹲、全蹲,规定次数 后三人轮换; 背人接力(图一); 低姿弓箭步行走。 要 求臀部要低,双手不能 撑膝,向前伸做徒手垫 球动作。 左右交替台阶快速上 下; 矮子步行走,要求双 手摸脚后跟; 图一 (二)腰腹力量 仰卧起坐; 仰卧举腿; 肋木举腿; 单杠悬垂举腿; 俯卧体后屈,一人扶脚;。送给孩子们的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