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苗族风俗节内容摘要:

(不限于亲兄弟 ),一派喜庆丰收,团结和睦景象。 申 (猴 )日是苗年第 7天,活动有了新内容。 前几天主要是吃喝,往后转为娱乐了。 “猴”日午后,保管铜鼓的“文化寨老”,用香纸、鞭炮、米酒、鲤鱼等“唧担”祭祀“醒鼓”,先在旧鼓坪上跳几圈,后移至新鼓坪上继续跳。 他们家人跳过后,全寨男女老少、寨外来客才能跟着跳。 众人身着节日盛装,在芒筒、芦笙伴奏下踩铜鼓的节拍,围着鼓柱跳舞,这叫“踩铜鼓”。 入夜,寨中姑娘与寨外青年在寨边、村头或河边寨子规定的游方场上对唱情歌,苗话叫“游方”。 踩鼓、游方,延续到子 (鼠 )日才结束。 四月八  苗族四月八是 苗族人的传统节日,又称 亚努节。 每逢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喷水池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古代英雄亚努。 人们在一起吹 笙、跳舞、唱山歌、荡秋千、上刀梯、玩龙灯、耍狮子等,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 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罗格桑(今贵阳 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可是,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于四月初八光荣牺牲。 每逢他的遇难日,苗胞总要到墓地(现 贵阳喷水池 附近)来纪念这位 古代民族英雄。 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龙舟节  苗族人划龙舟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也流传著几个不同的传说。 这些传说都与龙图腾和祈福有关。 龙舟造好之后,要祭祀和庆祝一番。 由全寨每户视其家境情况凑钱物进行,全寨老少于龙船棚内欢宴,并击鼓跳舞唱歌,兴尽始散 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五日或七月十三日,雷公山区一带的苗族人民都欢度一年一度“脑戛列”或“脑戛先”(吃新节),且以各种活动热烈庆祝,昼歌夜舞,人山人海,不亚于过苗年。 为什么苗族人民隆重欢度吃新节 ?传说远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耇嚆(雷公)的谷子国才有谷子。 生活在世间的人只好在深山老林里打野兽、猎飞禽、摘野果、野菜度日,日子过得很苦。 为了得谷种,住在南天门下的苗族祖先耇先、老里动尽脑子,想尽办法苦苦思索,耇里灵机一动,给耇先出个主意:世间地广物博,珍禽异兽多。 煮先脑子开窍,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与耇嚆调换得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木板仓库里,等开春播种。 没想到一天晚上,手杆很长很长的尼者(耗子)于攀着天边边,借着灯光,踩着石堆,不停地舂着蕨粑根,一时不小心,碰了天灯,恰恰掉落到木板仓库顶上,顿时谷仓起了火,越烧越大,无法扑灭。 谷子在仓里乱蹦乱闯,最后乘着火烟飞上天,跑回耇嚆家去了。 花很大代价换来的谷种跑了,耇先很苦恼。 想来想去,决定重找耇嚆,请他劝回谷种。 哪知耇嚆死活不认帐。 硬讲谷种没上天。 耇先耐心劝说,把嘴巴磨破了九层皮,嗓子说干了九坛水,耇嚆还是不承认。 没法子只好再拿珍禽异兽去换谷种。 不通情理的耇嚆仍死活不答应。 耇先连续九天九夜苦思苦想,想出了一条妙计;等谷子成熟时候,派一只狗到谷田里去打几个滚,让谷种粘在狗毛上带回来。 古历七月十三日早上,狗正要出发时,耇先又交待:要取谷子杆有五尺高,穗有五尺长的谷种。 但狗因心情太急,走到南天门下,不小心绊倒石头,跌了一跤,打了好几个滚,待起来时,却把耇先交待的话记颠倒了。 结果,狗跑到一块禾穗只有五寸长的田里,赶忙打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