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内容摘要:

思列宁主义。 ” —— 齐鹏飞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材料四 (五四)运动就像从天降落的狂飙一样,迅猛地席卷全国,从大城市一起扩展到中小城市以致偏僻乡镇。 千百万人从平时的宁静生活或狭小的圈子中猛然惊醒过来,热血沸腾地走上街头或公共集会,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 “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了。 原来处在被统治状态下的民众直接行动起来,干预政治,并且带有如此广泛的群众性,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回。 …… 一年内出版的刊物达400种,第二年在全国便有了数目可观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 —— 金冲及 《 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广泛传播 ⒈ 时间: 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 ⒉ 原因 : 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 ⑵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缺陷 ⑶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⑷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 1889- 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 ,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 《 警告全国父老 》 通电,号召国人以 “ 破釜沉舟之决心 ” 誓死反抗。 1916年 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 晨钟报 》 ,任总编辑。 旋辞职,任 《 甲寅日刊 》 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① 发表著作: 《 庶民的胜利 》 、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② (李、胡)问题与主义的讨论 ③ 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三、广泛传播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 隔着窗纱看晓雾 ,社会主义 流派 ,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