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课教学的几个焦点问题内容摘要:

错误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与说法: 要加强 “ 学生主体性 ” 淡化 “ 教师主导性 ”。 学生是上帝,教师是服务者、指导者、捧场者 学生是购物者,教师是导购员,教材就是玲浪满目的商品,学生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 教师的“主导性” 与“主宰性”的区别 区别点 教师主导性 教师主宰性 性质和本质 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发挥教学的民主性所做的努力及其效益。 教师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维护教师尊严所做的努力及其效益。 工作重心位置课前教学设计的主要着眼点 以课前的教材化工作为重心以课中的教学管理为重心 将教材加工成学习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设问、讨论和探究学习 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形态 将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教完 使课的程序有条不紊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学生能遵守纪律 课中教师的主要行为方式 传授、学习指导、练习指导、组织讨论、引导探究、回答问题等所构成的教学氛围热烈、活跃、学习氛围强特点双向活动多、探究活动多、生生互动多、自主性学习与活动多、提问与讨论多 传授、组织练习、指示与要求、监督与管理等严肃、呆板、组织氛围强班级集体性学习多、整队和集合多、指示和要求多 学生的“ 主体性”与“自由性”的区别 区别点 学习主体性性质 学生自由性 本质 学生朝向体育学习目标的选择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和探究性。 学生指向舒适和闲散的自主性、散漫性和小群体活动性。 课中的主要行为方式和行为体现 对学习有积极性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探究愿望 对练习有自主性 需求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对学习没有积极性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探究愿望 对练习没有兴趣,只趋向舒适和有趣味的活动 不需求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需求相互的自由交流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所构成的课堂氛围 学习、练习、讨论、探究、回答问题、思索问题等 热烈、活跃、学习氛围强自由、散漫、休闲氛围强教学中景象双向活动多、探究活动多、生生互动多、自主性学习与活动多、提问与讨论多。 自由活动、玩耍、扎堆聊天等 部分学生参加喜爱的运动,部分学生不参加活动、教师没有教学要求;也没有讲解和指导。 如何对待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 在教学中 ,教师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是需要“加强”和“提倡”的教学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更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 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 “将甄别性、选拔性的评价转向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将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 所谓“无劣评价”更是错误的。 有评价就必须有甄别 甄别与激励、发展并不矛盾 无劣评价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 评价为了激励,但激励方法只是评价的一种手段 结果评价是精确的评价,是评价的主体;过程评价是相对模糊的评价,是即时的评价,是评价的辅助部分 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与体育教学质量无关甚至有害的活动 没有教学布置和要求的自由性活动 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 放任在危险之中的活动 低级的探究活动 非体育性的活动 如何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 能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