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自学与传统自学比较研究内容摘要:

進行批判性反省。 3. 進行自己的能力分析( petency profile)。 4. 在個人及社會背景架構中,診斷自己的學習需求。 5. 組成與社會及個人相關的學習目標並紀錄在學習契約中。 6. 執行並管理自己的學習。 7. 反省並評估自己的學習。 自我導向學習的教學 • (三) Crow( 1991)提出階段性自我導向學習模式( The staged selfdorected learning model),簡稱 SSDL 模式 • SSDL 模式以 Hersey and Blanchard( 1988)的情境領導模式為理論基礎所發展出來。 階段性自我導向學習模式假設學習者從階段性的增進自我發展,而教師可以增進或阻礙這種發展。 良好的教學能配合學習者所處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階段有助於提高學習者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 SSDL 模式 • Crow 的 SSDL 模式有四個階段: • Crow 將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定義為:「在教學情境中,學習者擁有選擇性的程度。 」並根據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的高低提出其四階段的自我導向學習模式 SSDL 模式 學生 教師 範例 階段一 依賴的 權威者 教導者 立即回饋的教導、練習、訊息性的講述、克服抗拒與不彰的效率 階段二 有趣的 引起動機者 指導者 啟發性的講述、引導式的討論、目標設定、學習策略 階段三 參與的 促進者 教師平等參與所促進的討論、專題研討、團體學習契約 階段四 自我導向的 諮商者 授權者 實習、論文、個別化的作業、自我導向的學習團體 自我導向學習的教學 • (四) PillingCormick( 1996) 的自我導向學習歷程模式( Selfdirected Learning Process Model) • 自我導向學習歷程模式包括三個要素:控制因素,教育者與學生間的互動,及教育者與學生間互動的影響。 理論與模式 • 四、自我導向學習的互動模式 – (一) Spear 七個要素的自我導向學習歷程 – (二) Brockett and Heimstra( 1991)個人責任取向模式 • (三) Garrison 的自我導向學習模式 自我導向學習的互動模式 • (一) Spear 七個要素的自我導向學習歷程 • ( 1)知識( Knowledge) – A. 原來的知識:原有可用的知識。 – B. 獲得的知識:學習活動所獲得的知識。 • ( 2)行動( Action) – A. 直接的行動:直指目標的行動。 – B. 探究的行動:不能預知結果或無法保證有用的行動。 – C. 偶發的行動:與學習計畫無關的行動。 • ( 3)環境( Environment) – A. 恆常的環境:一般環境中可接觸到的人力、物力資源。 – B. 偶發的環境:不能預期的環境,卻會影響學習者及學習計畫。 自我導向學習的互動模式 • (二) Brockett and Heimstra( 1991)個人責任取向模式 – 個人責任取向模式共有以下五個要素: – ( 1) 個人責任:這是核心概念。 – ( 2) 自我導向學習:此概念是指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外部因素,屬歷程取向。 – ( 3) 學習者自我導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