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的基团。 有机物:连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 如 OH、 OR、 NHR、 SH、 Cl、 Br、 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 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红移与蓝移(紫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 λ max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 某些有机化合物经取代反应引入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基团( OH、 OR、 NH SH 、 Cl、 Br、 SR、 NR2 )之后,吸收峰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 红移效应。 在某些生色团如羰基的碳原子一端引入一些取代基之后,吸收峰的波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效应称为 蓝移(紫移)效应。 如 CH CH2CH OCOCH3。 五、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1. R带 :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 n → π *跃迁产生  C= O; C= N; — N= N— • E小 , λ max250~400nm, ε max100 • 溶剂极性 ↑ , λ max↓ → 蓝移 ( 短移 ) 2. K带 :由共轭双键的 π → π *跃迁产生  (— CH= CH— )n, — CH= C— CO— • λ max 200nm, ε max104 • 共轭体系增长 , λ max↑→ 红移 , ε max↑ • 溶剂极性 ↑ , 对于 — (— CH= CH— )n— λ max不变 对于 — CH= C— CO— λ max↑→ 红移 3. B带 :由 π → π *跃迁产生  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 λ max =254nm, 宽带 , 具有精细结构; • ε max=200 • 极性溶剂中 , 或苯环连有取代基 , 其精细结构消失 4. E带 :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 π → π *跃迁产生 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 E1 180nm ε max104 ( 常观察不到 ) • E2 200nm ε max=7000 强吸收 • 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 , E2带与 K带合并 一起红移 ( 长移 ) 图示 影响吸收带位置的因素: 1. 溶剂效应 : 对 λ max影响: nπ *跃迁:溶剂极性 ↑ , λ max↓ 蓝移 π π *跃迁:溶剂极性 ↑ , λ max↑ 红移 对吸收光谱精细结构影响 溶剂极性 ↑ , 苯环精细结构消失 溶剂的选择 —— 极性;纯度高;截止波长 λ max PH值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PH值的改变可能引起共轭体系的延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吸收峰位置的改变,对一些不饱和酸、烯醇、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影响很大,如果化合物溶液变为碱性时,吸收峰发生红移,表明该化合物为酸性物质。 如果变为碱性,发生蓝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