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淀粉制糖工艺教学内容内容摘要:
浆槽 糖化锅炉 盐酸计量器 糖化温度、压力和时间 A、淀粉水解是用蒸汽直接加热来进行的,温度与淀粉的水解速度成正比 B、由于生产中常以压力的控制条件,当糖化锅内不存在不凝性气体时,温 度与压力为同一指标,如表 412所示: 水解温度 反应压力( Mpa) 119 133 138 143 结论: 根据实践经验,采用高温、短时间、蒸汽 压力 C、掌握糖化终点,控制糖化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0 DE值 糖化时间 糖化时,如何保证整锅糖液有最高的葡萄糖值,即如何保证糖化液的质量最好、纯度最高。 问题 淀粉中含蛋白等杂质对 糖液质量的影响 糖化终点的控制和检查 淀粉 蓝糊精 红糊精 无色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碘 蓝紫色 蓝色 红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水酒精 不溶 不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溶 问题 淀粉原料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它们的存在对制得的 糖液的质量和酸的催化作用有影响吗。 为什么。 糖化时,为何必须严格控制终点。 如何检查 糖化终点。 问题 参看工艺流程提问 3小题 3) 水解糖液的 中和 、 脱色 和 过滤 中和 A、中和的目的。 B、中和剂。 C、中和过程终点的 PH值如何确定。 D、 中和的 PH值过高或过低会产生什么结果。 E、糖液中和的温度能过高吗。 生产中一般控制在多少温度。 脱色 过滤 4)酸水解制糖过程实例 图 44 为某味精厂的直接加热连续糖化酸水解工艺 目前国内淀粉酸水解糖化工艺基本上还属于间歇单罐糖化法 A、为什么 要对糖液进行脱色处理。 B、工业上常采用什么脱色剂。 A、说说过滤的目的。 B、工业上常采用什么过滤设备。 复习酸水解制 糖工艺流程 酸水解糖化工艺流程 P57图 44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 纯碱水 活性炭 排气 排气 冷却水 蒸汽 1, 4调浆槽 2糖化锅炉 3冷却罐 5过滤机 6糖液暂贮罐 7糖液贮罐 8盐酸计量器 9水力喷射器 10水槽 针对 工艺提问 图 45 为 CPR式连续糖化流程图 而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的很多工厂已采用连续糖化法 软水 排气 蒸汽 硫酸 水 淀粉乳贮罐 淀粉乳调节槽 硫酸稀释罐 粗滤器 定量泵 蒸汽喷射加热器 维持罐 蛇管 控制阀 分离器 分离器 贮罐 等压管 流量计 压力表 温度计 间歇式与连续式糖化方式比较 连续式糖化与简歇式糖化相比具有不少优点,请看: 间歇式 连续式 设备投资 对淀粉质量要求 操作 糖化温度 糖化时间 蒸汽量 产品质量 糖化罐较贵 可用不同质量的淀粉 简单 134144度 1530 min 较多 糖化不均匀,易产生分解反应 蛇管加热器及计量器较贵 要求淀粉质量较稳定 操作条件确定后,比较简单 144151度 1015 min 比间歇式少一半 产品质量均匀,分解产物少 由酸法水解工艺可知 , 以淀粉为原料应用酸水解法制备糖液 , 由于需要高温 、 高压和催化剂 , 会产生一些不可发酵性糖及其一系列有色物质 , 这不仅降低了淀粉转化率 , 而且生产出来的糖液质量差。 自 60年代以来 ,国外在酶水解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 使淀粉水解取得了重大突破 , 日本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 , 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采用了这种先进的制糖工艺。 酶解法制糖工艺是以作用专一性的酶制剂作为催化剂 , 因此反应条件温和 , 复合和分解反应较少 , 因此采用酶法生产不仅可提高淀粉的转化率及糖液的浓度 , 而且还可大幅度地改善了糖液的质量 , 是目前最为理想 、 应用最广的制糖方法。 三、 酶解法制糖工艺 酶解法优点 淀粉酶解法的两个步骤 酶 水解位置 水解次序 水解产物 液化 淀粉酶 1, 4糖苷键 无先后次序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第四章淀粉制糖工艺教学内容
相关推荐
其一,行为侵犯的客体,即行为侵犯了什么样的 社会关系; 其二,行为的手段、后果以及时间、地点; 其三,行为人的情况及主观因素。 如何考察 社会危害性 历史、全面、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的概念 刑事违法性的学说争议 客观违法性说;主观违法性说;主客观相统一说( √) 刑事违法性与违法之间的关系 刑事违法性与严重社会危害性之间的关系 (三)
某种状态,是将输入的某个二进制编码与电路输出的某种状态相对应。 ☆ 二进制译码器 ☆ 二 十进制译码器 ☆ 显示译码器 分类: 43 ( 1)二进制译码器 将 n个输入的组合码译成 2n种电路状态。 也叫 n2n译码器。 译码器的输入: 一组二进制代码 译码器的输出: 一组高低电平信号 44 45 0Y 1Y 2Y 3YE0A1A24 译码器 1A 0A2A38 译码器 0Y 1Y 2Y 3Y
模型法建立速率方程 直接用某种函数去表达动力学数据,建立速率方程。 最常选用的函数是冥函数, 对不可逆反应: 对可逆反应: 参数确定方法:尝试法、孤立法、线性回归法。 imi ikPr imiimi ii PkPkr39。 39。 四、动力学方法与反应机理 通常先测定动力学数据,然后用这些数据检验代表不同机理 的速率方程,在检验的基础上,提出反应可能遵循的机理。 对于反应机理的确定
虫完成 1代所需的有效积温 预测害虫发生期 N=K/( TC) 控制昆虫发育进度 T=( K/N) +C ,人工繁蜂时应用,按释放日期的需要计算出室内繁蜂所需的温度 预测害虫在地理上分布的北限。 只有全年有效积温之和,大于昆虫完成 1个世代所需的总积温的地区,这种昆虫才能发生 局限性: 有效积温只考虑温度条件,忽略了其他因素如湿度、食料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