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内容摘要:
古细菌 (archaebacteria) 真细菌 (Eubacteria) 真核生物 (Eukaryotes) ( 1977, Carl Woese) Bacteria(细菌 ) Archaea(古生菌 ) Eukarya(真核生物 ) ( 1990, Carl Woese) 原核生物 界( Kingdom) 域( domain) 3)三(界 )域生物的主要特征 三界理论虽然是根据 16SrRNA序列的比较提出的,但其他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三 界生物的划分。 第二节 细菌分类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我们要认识、 研究和利用各种微生物资源也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 (classification): 根据一定的原则 (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 相关性 )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 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 微生物进行鉴定; (根据现有数据建立系统的过程 ) 分类学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 鉴定 分类、 命名、 命名 (nomenclature): 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 的名称; (分类系统建立过程中的步骤之一 ) 鉴定 (identification或 determination): 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 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 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根据现有系统确定未知微生物分类归属的过程 ) 主要以细菌为例介绍微生物分类、命名和鉴定的有关知识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 1)培养物 (culture):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 物。 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2)菌株 (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 (如通过诱变 ) 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 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参见 P321) 3)型 (form或 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 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 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例如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对噬菌体裂解反应的 不同分为不同的噬菌型等 4)种( species):。第十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十章营养与膳食平衡
性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含量低,能量也较低。 此外,在纯素膳中尚有部分生食膳者,这似乎难以满足人体全面的营养需要。 广义素膳是完全无肉的膳食,即仅仅排除由屠宰动物制成食品的膳食。 乳素膳出植物型纤维外还有乳和乳制品。 蛋乳素膳则还包括蛋和蛋制品。 广义素膳可以保证机体达到氮平衡,从营养学的观点看要比纯素膳好。 2.混合膳食 混合膳食指由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组成的膳食。
第十章:符号互动理论
(一)互动的解释过程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 社会是人际互动的结果,互动并不是纯粹按照 “ 刺激-反应 ” 的方式进行,而是运用符号来对对方的行为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定义,并以此为依据而进行互动。 (二)三大基本前提(核心假设) 个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他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为基础的。 人们赋予事物的这种意义产生于互动过程中。 这些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解释的过程中随时加以修正的。 (三) “
第十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电化学发光剂,它和电子供体三丙胺( TPA)在阳电极表面可同时失去一个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 三联吡啶钌 电化学发光剂反应原理 ㈡ 酶促反应发光剂: 是利用标记酶的催化作用,使发光剂(底 物)发光,这一类需酶催化后发光的发光剂 称为酶促反应发光剂。 1.鲁米诺及其衍生物 2. AMPPD 1.鲁米诺 鲁米诺发光原理 鲁米诺增强发光反应原理 2. AMPPD 〔 3(2‘螺旋金刚烷 )4甲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