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内容摘要:
但“沉默的螺旋”并没有从网际消失。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 ——“培养”理论 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 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 传播媒介有选择地提示的“ 象征性现实 ”即“拟态环境” 人们在头脑中描绘的“外部世界图像”即“主观现实”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培养”理论研究起源于 20世纪 60年代后期,格伯纳主持的“培养分析”在美国“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 的支持和赞助下开始。 研究发现: 电视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犯罪具有“诱发效果” 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而且,电视媒介接触量越大的人,这种社会不安全感越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 象征性现实 ”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正在出现很大的 偏离。 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培养分析”一方面肯定“共识”是社会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存在的前提,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共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又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传媒的一些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故事讲解员 缓和社会矛盾与冲突的“熔炉” 维护现存制度的“文化武器”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电视的独特优势: 电视拥有最多的受众,每天的接触时间最长 不需要接触印刷媒介所必需的识字能力 拥有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 现代人很难把“电视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加以区别 电视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分 电视剧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 ——文化指标研究 (一)“制度分析” 主要目的是分析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传达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种制度性压力和制约因素,揭示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定倾向性形成的原因。 (二)“讯息系统分析” 主要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整体倾向性。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 ——文化指标研究 (三)“培养分析” 主要目的是考察大众传播的特定倾向所造成的社会结果。 “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 ——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对现实的“ 镜子式 ”反映,而是根据一定的新闻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各种事实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现实世界及其意义的一种重构或者“ 建构 ”。 一、框架与媒介框架、新闻框架 框架 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 认知结构 ,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VS基模 媒介框架 即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研究。 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的。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十二章陶瓷烧结原理与技术
在烧结氧化铝瓷时,为防止二次重结晶,一般加入 MgO,它们与氧化铝形成化合物镁铝尖晶石( MgO〃Al 2O3),包裹在 Al2O3晶粒的表面上,抑制了二次重结晶,对促进烧结致密化有很显著的作用。 ( 3)阻止多晶转变 ZrO2烧结时,由于有多晶转变,体积变化较大,烧结困难。 加入 5%CaO外加剂以后, Ca2+离子进入晶格臵换 Zr4+离子,由于电价不等而生成阴离子缺位固溶体,抑制了多晶转化
第十二章亲子互动的评量:对早期介入的含义
( p299) 早期介入的重要目標之一: 就是協助父母成為善於觀察的人。 辨認孩子的需求暗示並及時做出適當的回應 親子互動的發展不是靜態的歷程 的親子互動( p301) 何謂環境因素危機家庭 可能帶來影響 如何面對及幫助高危機家庭 互動中必須注意 ( p301) 評量時應考量家長與孩子的個別需求 評量時應考量親子間的互動關係 評量時應隨時間調整和改變 (
第十二期教育技术培训
、动画)具有相应的控制技术( 05) 2020/11/23 9 一级 (分值 )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指标说明 艺 术 性 (20) 界面设计 ( 10) 界面效果( 5) 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简捷( 05) 美工效果( 5 ) 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 05) 媒体效果 ( 10) 媒体选择( 5) 文字、图片、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