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软件维护工程内容摘要:

或者表明程序可以容易地 、 有效地在各种各样的计算环境中运行的容易程度。 一个可移植的程序应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灵活性 , 即不依赖具体的硬件环境或操作系统。  ( 6) 效率  软件的效率表明了一个程序能完成预定的功能 , 但又不浪费资源的程度。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机器的内存容量 、 外存容量 、 通道容量等 , 以及执行时间。  ( 7) 可用性  软件的可用性定义为程序方便 、 实用 、 易使用的程度。 例如 , 界面友好 、 具有在线帮助功能 、 容错性好等 , 不因为用户的误操作而陷入混乱状态。 可维护性的度量 度量程序可维护性的 7个特性在各类维护 中的侧重点 改正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 可理解性  可测试性  可修改性   可靠性  可移植性  可使用性   效率  提高可维护性的方法  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  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  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  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  改进程序的文档  开发软件时考虑到维护 软件再工程 什么是软件再工程 在软件复用中 ,有问题是与现有系统密切相关的 例如 : — 现有软件系统如何适应当前技术的发展及需求的变化 ,采用更易于理解的、适应变化的、可复用的系统软件构架并提炼出可复用的软件构件 ? — 现存大量的遗产软件系统 (Legacy Software)由于技术的发展 ,正逐渐退出使用 ,如何对这些系统进行挖掘、整理 ,得到有用的软件构件 ? — 已有的软件构件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变得不可使用 ,如何对它们进行维护 ,以延长其生命期 ,充分利用这些可复用构件 ? 软件再工程 (Software Reengineering)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 软件再工程 是一类软件工程活动, 是一个工程过程 ,它将 逆向工程 、 重构 和 正向工程 组合起来 ,将现存系统重新构造为新的形式。 再工程的基础是系统理解 ,包括对运行系统、源代码、设计、分析、文档等的全面理解。 但在很多情况下 ,由于各类文档的丢失 ,只能对源代码进行理解 ,即程序理解。 它能够使我们:  增进对软件的理解;  提高软件自身的可维护性、复用性或演化性 . 软件再工程过程模型 代码重构 数据重构 正向工程 库存目录分析 文档重构 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 (反推工程 reverse engin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