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黄茶制造内容摘要:
叶的总称,包括甘露、石花、黄芽、米芽、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 50年代初期以生产黄芽为主,称为蒙顶黄芽,近年以生产甘露为主,但仍然生产有蒙顶黄芽,蒙顶黄芽为黄茶类名优茶中的珍品。 • ( 一 ) 品质特点 • 外形扁直 , 色泽微黄 , 芽叶整齐 , 肥嫩显毫 , 汤色黄绿明亮 , 香气甜香浓郁 , 滋味甘醇 , 叶底全芽 , 嫩黄匀齐。 • ( 二 ) 鲜叶要求 • 开采于每年的春分时节,当树冠上有 10%左右的芽头鳞片展开时即可开园,采摘到清明后 10天左右。 选采肥壮的芽头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 要求芽头肥壮匀齐,每 500克鲜芽约 10000个芽叶左右。 采摘时严格做到“五不采”,即不采紫芽、病虫为害芽、露水芽、瘦芽、空心芽。 采回的芽叶要及时摊放,及时加工。 • ( 三 ) 炒制技术 • 蒙顶黄芽初制分为杀青 、 初包 、 复炒 、 复包 、三炒 、 堆积摊放 、 四炒和烘焙等 8道工序。 • 杀青 • 用口径 50厘米的平锅,锅面光滑,采用电热或柴火加热。 当锅温升到 100℃ 左右时,在锅面上均匀地涂上少量白蜡以增加锅面的光滑度。 待锅温上升到 130℃ 时,蜡烟散尽后即可开始投叶杀青。 每锅投叶 120150克,历时 45分钟,杀到叶色转暗,茶香显露,芽叶含水量减少到5560%,即可出锅。 • 初包 • 包黄是形成蒙顶黄芽品质特点的关键工序 , 使杀青叶受湿热作用 , 多酚类产生非酶性自动氧化 , 滋味变醇 , 同时叶绿素水解 , 叶色变黄 ,汤色变黄亮。 • 杀青叶出锅后,迅速用草纸包好,使叶温保持在 55℃ 左右,放置 6080分钟,中间开包翻拌一次,使黄变均匀,并去除水分。 当叶温下降到35℃ 左右,叶色显微黄色时,进行复锅(二炒)。 • 复锅 • 目的是散失水分和水闷气 , 发展甜醇滋味。 锅温 7080℃ , 炒时要先理直 、 后压扁芽叶 , 炒时约 34分钟 , 炒到含水量为 45%左右时即可出锅。 出锅叶温为 5055℃ , 有利于复包变黄。 • 复包 • 复炒后,为使叶色进一步变黄,形成黄色黄汤的品质特点,可按初包的方法,将 50℃ 左右的复炒叶复包放置,复包时间 5060分钟左右,当叶稳下降到 35℃ 时,进行三炒。 • 三炒 • 目的是继续散失水分,促进理化变化和进一步整形。 操作同复锅。 锅温 70℃ 左右,时间 34分钟,到含水量 3035%左右,基本定型即可。 • 堆积摊放 • 目的是使叶内水分均匀分布和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达到黄汤黄叶的要求。 方法是:将三炒叶趁热撒在细篾簸箕上,摊放厚度 5— 7厘米,盖上草纸保温,堆积 2436小时,即可四炒。 • 四炒 • 目的是进一步整理外形 , 散发水分和水闷气 ,增进茶香。 锅温 6070℃ , 时间 34分钟 , 炒到含水量在 15%左右即可。 起锅后如发现黄变不够 , 可继续堆放 , 直到色变适度止。 • 烘焙 • 采用低温慢烘,温度 4050℃ 每隔 35分钟翻一次,烘到含水量为 5%左右时即可。 第二节 黄大茶炒制技术 • 黄大茶是我国黄茶类的大宗产品,产量多,销路广。 主要花色有安徽霍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等。 自学要求: P222226。 复习。第六单元黄茶制造
相关推荐
CO2代替 HCFCs、 CFCs和脂肪烃作发泡剂 , 有如下优点: 1) CO2不会消耗臭氧; 2) CO2不会形成烟雾; 3) CO2不能燃烧 , 操作更安全; 4) CO2更廉价。 但是, CO2会造成 “ 温室效应 ” 以 CO2作发泡剂除了 环境效益 之外,DOW公司还发现,以 CO2作发泡剂生产的泡沫型 聚苯乙烯韧性更强, 这意味着以 CO2作发泡剂比以 HCFCs
曼帝国无力控制局势;叙利亚、克里特岛的诱惑 结果: 英、法、俄干涉,失败。 阿里第一次对外战争受挫。 ( 4)北战奥斯曼帝国 起因: 没有得到叙利亚,奥国的慵弱。 结果: 奥斯曼帝国不堪一击,签约求和。 俄国乘机出兵,英法干涉。 阿里获得第一次埃土战争的胜利。 扩张的后果 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一、穆罕默德 阿里的对外扩张 使埃及元气大伤
及睁开眼看一看这个并不美丽的世界。 青藏高原奇寒、缺氧,很多动物在这种环境中都无法生活。 但藏羚羊却能在这里以每小时 6万米的速度奔跑 30分钟。 它耐高寒,抗缺氧,对食料要求简单,它身上包括的优秀基因囊括了所有陆生动物的精华。 以人类现在的科学水平还培育不出如此优秀的动物。 想一想 :还有哪些原因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呢。 水葫芦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
? : (2) 学生听后讨论并回答问题。 (3) 复听音乐。 (冬天的景色 ) (徐缓的 ) 聆听 第一圆舞曲 A+B+A 第一主题 A: 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运用八分音符并强调其节奏,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 第二主题 B: 聆听第二圆舞曲 第一主题 A: 运用直线上升的旋律线,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以及频繁的休止符,表现溜冰中矫健的腾空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