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环境与经济发展内容摘要:
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和不少于我们 世界银行提出的弱、中性和强可持续性 弱可持续性 总量不变,不同资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中可持续性 总量不变,资本结构合理,不同资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低于下限 强可持续性 不允许资本之间的替代 如消耗石油的收益必须全部用于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如核能、太阳能的研发) UNCSD的指标体系 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提出了 25个指标的指标体系 UNCSD的指标体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UNCSD)1996年提出 包括驱动力指标(造成发展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及消费模式等,如失业率、人均耗水量、温室气体排放等) 状态指标(各系统的状态,如基尼系数、贫困指数、大气污染指数等) 响应指标(人类的对策及努力等) 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指标体系 认为 UNCSD提出的指标太多 提出了 25个指标,包括人均 GDP、失业率、居住指数、人力资本、混合污染等 四、保护环境的行动 政府干预 非政府组织的努力 国际环境公约 政府干预 环境管制 市场经济手段 环境管制 什么是环境管制 优点 缺点 什么是环境管制 政府通过设立环境质量指标、立法执法等非市场途径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直接干预 形式多种多样:如对数量的规定(捕杀数量、休渔、砍伐量等)、制定环境污染的标准、对生产过程进行环境监管(三废处理等)等 * 优点 简单易行 成效迅速 缺点 有政府确定的环境水平往往不是经济最优的环境水平(第 126页图,主要原因是信息有限) * 政府制定的环境标准往往是“一刀切”(而企业处理污染的成本与收益是不一样的) * 政府失灵(信息不足、寻租等) 市场经济手段 从影响成本-收益入手,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选择,以达到最终有利于环境的结果 包括产权界定、发放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庇古手段等及其优化组合 产权界定 科斯定理及其含义 政策建议 难度 科斯定理及其含义 科斯定理:当存在外部性时,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而且产权是清晰的,那么无论谁拥有产权,都可以通过市场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举例:化工厂与周边农民 产权界定清楚,外部成本就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内部化”而达成均衡 政策建议 私有化以界定产权 对于水、空气等无法确定产权的,政府可以通过授权、配额、利用许可、开业许可等建立对公共资源的有限私人使用权 * 对产权必须立法加以长期保护,并允许转让 难度 界定难、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 发放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 从理论到运用 主要步骤 优点 从理论到运用 1960s,戴尔斯( J. H. Dales)首先提出了可以设定排污许可量,并准许排污者之间就排污许可证进行交易 * 1986年,美国环境保护署颁布了排污许可贸易制度,随后在有些地区,污水和废气的排放也实施了许可贸易 中国环境保护局 1988年制定了排污许可登记制度,但尚未涉及许可贸易问题 主要步骤 政府设定污染物排放总量 * 政府制定排放许可份额,制定许可证,并向排污企业分配这些份额 政府允许排污企业进行许可证的贸易 * 优点 避免了统一的环境标准造成的效率损失,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污染控制的最优水平( MC= MR) 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放或购回排污许可证,节约了管理成本 庇古手段 源于庇古在 《 福利经济学 》 中提出的政策措施 对负外部性征税,提高污染的私人成本,将外部成本内部化 对正外部性(如植树造林)进行补贴,以激励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难点在于确定税率 经济手段的优化组合 实际上,市场经济手段单独运用的例子很少,在多数情况下,具体的市场经济手段总是与其他手段组合使用的,见下表 国家 排污费 使用者收费 产品收费 行政收费(执照等) 税收区别 补贴 预付金返还 排污证交易 市场干预 美国 * * * * * 英国 * * * * 瑞典 * * * * * * 日本 * * 德国 * * * * * * 芬兰 * * * * * * 荷兰 * * * * * * * 意大利 * * * * 法国 * * * * * 瑞士 * * * 非政府组织的努力 什么是 NGO 特征 优点 什么是 NGO NGO是指以某种社会福利目标为宗旨,从事非赢利性活动的社会团体 特征 有组织性(负责人、规章等) * 民间性 * 非利润分配性 * 自治性 * 志愿性 * 优点 团结,成员具有奉献精神,官僚习气较少 * 收放自如 * 有外在的压力,透明有效 * 跨国界优势 * 国际环境公约 目前缔约国在 3个或以上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有 200多个 主要有: 《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 、《 维也纳公约 》 、 《 巴塞尔公约 》 、《 生物多样性公约 》 、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与 《 京都议定书 》 、 《 鹿特丹公约 》 、 《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 等(第 130页) 关于“中国能源威胁论”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缘起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辨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能源战略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缘起 随着 2020年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而出现 2020年 12月 3日, 《 华尔街日报 》 在“权力平衡:中国需求重塑世界石油市场”一文首先提出对中国石油需求的关注 加上地缘政治色彩:中国与伊朗、委内瑞拉及中亚国家的石油合作 中海油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被美国国会干预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辨析 世界石油价格上升主要不是因为中国 中国也是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的受害者 中国是能源生产大国 中国的能源合作是广泛的 世界石油价格上升主要不是因为中国 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整体复苏( 2020年 %,30年来最好; 2020年 %) 石油输出地区政治动荡(伊拉克、沙特、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 石油期货投机 炼油能力不足 天气灾害 美元大幅贬值( 2020年以来美元贬值 40%),再加上通货膨胀, 1979年的 39美元的油价相当于现在的 106美元 中国也是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的受害者 2020年,中国进口石油 ,占世界石油进口的 %,美国和日本同期为27%和 % 2020年和 2020年,中国因为油价上涨多支出至少 270亿美元 中国是能源生产大国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大国 2020年中国的能源自给率高达 94%,主要是煤炭 在进口 ,中国出口了 9千万吨煤炭以及大量的焦炭,焦炭出口占世界的56% 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66%,美国的 %,日本的 % 人均石油消耗是美国的 1/10,日本的 1/8,欧盟的 1/5 中国的能源合作是广泛的 中国与俄罗斯、独联体、中东、非洲、拉美等进行能源合作 中国与欧盟一直在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节能等方面合作 美国和欧洲能源的跨国公司大量在中国投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能源战略 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依靠科技进步 能源合理布局 国际能源合作 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 “十一五”期间单位 GDP能源消耗比“十五”降低 20% 倡导节约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等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以煤炭为主体 电力为中心 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提高天然气、水电、核电和气电等的比重) 依靠科技进步 研究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的重大技术 加快发展节约资源的高新技术产业 能源合理布局 将能源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有机结合(西电东输、西气东输等) 国际能源合作 中国最早的能源合作开始于 1993年中石油中标秘鲁塔拉拉油田 6/7区项目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 2020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企业已经在非洲、中亚、大洋洲和拉丁美洲投资超过。第八章、环境与经济发展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