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梳理题号专题专题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内容摘要: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尽管后来这种共和流于形式,但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线索梳理 开放性设问 尾页 首页 目录 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思想近代 化(思想 变革) ( 1)戊戌变法时期学习西方民主的启蒙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严复译著《 天演论 》 ,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支持;( 2)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抵制复辟帝制, 1915年中国爆发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主、科学的思想,后期发展成为宣扬马克思主义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了思想基础 线索梳理 开放性设问 尾页 首页 目录 线索四 近代中国教育、社会生活、科技的近代化 教育近 代化 ( 1) 教育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 , 开办新式学堂 , 如京师同文馆 、 福州船政学堂等; ( 2) 戊戌变法时期废除八股取士 , 创办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 (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 ; ( 3) 1904年拟定 《 奏定学堂章程 》 ;( 4)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 采用新的学制;各地开办了一系列新式学校 , 培养了现代人才 社会生活近代化 ( 1) 交通: ① 1872年 ,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 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 ② 1881年 , 唐胥铁路竣工 , 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 ③ 1909年 , 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 2) 电报: ① 1880年 , 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② 1881年 ,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 电报沟通了中国各重要城市间的联系; 线索梳理 开放性设问 尾页 首页 目录 社会生活近代化 ( 3)照相:① 19世纪 40年代以后,照相技术传入中国;② 19世纪晚期,照相走进晚清宫廷生活;( 4)电影:① 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②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 《 定军山 》 ;③ 20世纪 30年代,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 5)剪发辫、改称呼:① 1912年 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②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同时规定,民众普通称呼改为“先生”“君”;( 6)服饰变化:①男士:中山装、西装;②女士:高领服装;( 7)妇女解放:①禁止缠足;②追求婚姻自主 科技近 代化 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并撰写 《 制碱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