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通用变频器功能介绍内容摘要:

大值的 20%, 通过步进的方法设置。 • 2. 在额定电压和基本频率下分段补偿 • 起动过程中分段补偿 , 有正补偿 、 负补偿两种。 • 正补偿:补偿曲线在标准 U/f曲线的上方 , 适用于高转矩起动运行的场合。 • 负补偿:补偿曲线在标准 U/f曲线的下方 , 适用于低转矩起动运行的场合。 • 使用时通过预置调用。 • 3.平方率补偿 • 补偿曲线为抛物线,低频时在标准 U/f曲线的下方,高频时在标准 U/f曲线的上方,多用于风机和泵类负载的补偿,达到节能 • 运行的目的。 通过步进的方法设置。 • • 三 、 电压自动调整功能 ( AVR) • 电压自动调整功能是指电网电压波动时 , 为了保持电动机的转矩不变而自动调整变频器输出电压和频率的功能。 • 此功能可根据需要设置为 “ 有 ” 或 “ 无 ”。 • 四 、 节能运行控制功能 • 1. 节能运行控制功能是指变频器将检测到的电动机运行状态与变频器中储存的标准电动机的参数进行比较 , 从而自动给出最佳工作电压的过程。 • 2. 变频器预置为节能运行时 , 必须满足的条件: • (1) 变频器中已储存有标准电动机参数 , 且配用的电动机与标准电动机参数相吻合。 若两者相差较大 , 必须根据实际电动机的参数重新预置。 • (2) 变频器节能运行时 , 动态性能较差 , 因此多用于转矩较稳定的负载中。 • (3) 节能运行只能用于 U/f控制方式下 , 不能用于矢量控制方式。 • 3. 节能运行的预置方法: “ 有 ” 或 “ 无 ” ;有的还需预置搜索范围 、 搜索周期 、 搜索电压增量等参数。 • 五 、 转差补偿功能 • 1. 转差补偿:当电动机转速随着负载转矩增加 (降低 )而下降 (升高 )时 , 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自动升高 (降低 ),以补偿电动机转速变化的过程。 • 2. 转差补偿的目的:提高电动机的转速控制精度。 • 3. 转差补偿的设定范围一般为 0~ 10Hz。 • 第四节 矢量控制功能 • 矢量控制功能是变频器的一种高性能的控制方式 ,其依据是直流电动机控制理论。 • 一 、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 1. 直流电动机的转矩表达式 • T=CTΦIa • 2.他励直流电动机调速的优点 • 对于他励电动机来说 , 式中的 Φ、 Ia为相互独立的变量 ,分别由励磁绕组 、 电枢绕组控制 , 电动机的转矩 (调速 )控制方便 , 调速动 、 静态特性好 , 精度高。 • 3. 他励直流电动机调速的缺点 • 直流电动机结构复杂 、 换向过程复杂 , 且电动机的容量 、 最高转速受到限制 , 换向器和电刷装置的事故率较高 , 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 维护费用高。 • 二 、 变频调速的矢量控制功能 • 1. 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矢量控制功能的实质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表达式 • T=CTΦmI2cosφ2 • 式中的 Φm、 I cosφ2都影响转矩 T, 且 Φm与 I2都由定子电流控制 ,两者既不正交也不独立 , 电动机难于直接实现连续的转矩 (调速 )控制。 • 若将定子电流人为的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矢量 , 并解释为励磁电流和转子电流 ,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就会变得很方便。 因此 ,矢量控制实质上就是将定子电流人为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矢量 ,再用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去控制交流异步电动机。 • 2. 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的大致过程 • 通过变频器内部的检测电流测出三相输出电压和电流值矢量 , 通过变换电路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电流信号 , 再用这两个信号通过运算调节器控制逆变电路的输出。 整个过程全部在变频器内完成 ,工程上称为无 PG反馈的矢量变频器。 • • 3. 变频器矢量控制功能的设置 只设置 “ 用 ”或 “ 不用 ” 即可。 • 4. 设置矢量控制功能时应符合的条件 • (1) 变频器只能连接一台电动机; • (2) 电动机应使用变频器厂家的原配电动机 ,若不是原配电动机 , 应先进行自整定操作; • (3) 所配备电动机的容量比应配备电动机的容量最多小一个等级; • (4) 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的电缆长度应不大于50m。 • (5) 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接有电抗器时,应使用变频器的自整定功能改写数据。 • 第五节 运行控制与制动功能 • 一 、 正反转控制功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