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谷物淀粉内容摘要:

源分: 麦芽( α淀粉酶、植物) 唾液淀粉酶,胰液淀粉酶(人、动物) 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霉菌淀粉酶(微生物) 根据作用形式分: 内部作用: α淀粉酶 外部作用(末端作用): 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根据作用方式和水解产物分类: α淀粉酶 (水解 α1,4糖苷键 :低分子糖和糊精 ,产物为 α型 ) β淀粉酶 (水解 α1,4, (α1,3, α1,6,慢 )糖苷键 : 麦芽糖和糊精,产物为 β型 ) 葡萄糖淀粉酶 (水解 α1,4糖苷键 :葡萄糖,产物为 β型,从 非还原端开始 ) 切枝酶 (水解 α1,6糖苷键,异淀粉酶、普鲁兰酶等 ) 环状糊精酶 (67个 AGU组成环状空心圆柱体,可以用作乳 化剂,具有保香的效果,但是亲水性不是很好 ) 麦芽四糖和麦芽六糖生成酶 葡萄糖基转移酶 (葡萄糖-- α1,6糖苷键--异麦芽糖, 异麦芽三糖等 ) α淀粉酶, 全名: α1,4,葡聚糖(底物) 4葡聚糖(产物)水解(性质、方式)酶 作用于淀粉和糖元时,从底物分子内部随机内切 α1, 4键生成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等的糊精和少量低聚糖、麦芽糖和葡萄糖。 一般不水解支链淀粉的 α1, 6键和紧靠 α1, 6键外的 α1, 4键,但是可以跨过 α1, 6键和淀粉的磷酸酯键。 产物为 α构型 不同的淀粉,作用程度不同,对支链淀粉,内部作用稍慢,而直链淀粉,作用快。 淀粉糊的粘度下降快,(工业上将其称为液化型淀粉酶),随着淀粉分子量的下降水解速度变慢,工业上利用其对淀粉分子进行前阶段的液化处理。 性质: 最佳作用温度 80℃ 左右(耐中温 90100℃ ,耐高温 110℃ ),最佳作用pH5~6。 金属酶类, Ca++可以维持酶分子的构象,保持最大活力和稳定性。 MW: 50000, , SH含量少,耐热性好 用途:淀粉糖工业,制造葡萄糖、高浓度麦芽糖、果葡糖浆等的生成。 β淀粉酶, 全名: α1,4葡聚糖 4麦芽糖水解酶 作用于淀粉分子时,从非还原端开始,每次切下 2个葡萄糖单位,并且将产物的构型转为 β型。 不能作用于 α1,6键,也不能跨过 α1,6键,水解至 α1,6键分支点的 23个葡萄糖单位时,水解停止。 水解产物为较大分子的极限糊精、麦芽糖 性质: β淀粉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 最佳作用温度 60℃ 左右,最佳作用 pH5~6。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来源的 β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率一般在 6065%左右。 MW: 58000左右( 514个 AA组成), PI56 用途:淀粉糖工业,啤酒工业(糖化阶段)。 葡萄糖淀粉酶, 全名: α1,4葡聚糖 4葡萄糖水解酶 作用于淀粉分子时,从非还原端开始,每次切下 1个葡萄糖单位,并且将产物的构型转为 β型。 可以作用于 α1, α1, α1,6键,但是水解速度不同。 性质: 最佳作用温度 50~60℃ 左右,最佳作用 pH4~5。 葡萄糖淀粉酶主要来源于黑霉菌、根霉等微生物, MW: 5万 ~6万,是一种糖蛋白,含糖 14~23% 葡萄糖淀粉酶作用时,产物构型受到底物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当底物浓度和反应温度提高的话,产物的异构化程度提高,葡萄糖含量下降。 用途:淀粉糖工业,在酸酶法、双酶法生成工艺中,用于生成高纯度的葡萄糖。 α淀粉酶 β淀粉酶 葡萄糖淀粉酶 α- 1, 4糖苷键 + + + α- 1, 6糖苷键 -(跨越) - + 水解方式 内 外 外 产物构型 α型 β型 β型 跨越磷酸酯键 + - +(-)看来源 粘度变化 快 慢 慢 与碘的显色消失 程度 快 慢 慢 不同淀粉酶的水解方式 结晶含水  葡萄糖 淀粉 结晶无水  葡萄糖 高度水解 控制水解 结晶无水  葡萄糖 葡萄糖液 氢化 淀粉糖 全糖 异构化 山梨醇 中转化糖浆( D E38 ~ 42 ) 高转化糖浆( D E60 ~70 ) 麦芽糖浆 果葡糖浆(果糖 42% ) 氢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