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习题解答内容摘要:
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谱线。 ( 3)当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确定未知试样中某些谱线属于何种元素时,可以采用波长比较法。 即准确测出该谱线的波长,然后从元素的波长表中查出未知谱线相对应的元素进行定性。 6. 结合实验说明进行光谱定性分析的过程。 解:光谱定性分析包括试样处理、摄谱、检查谱线等几个基本过程。 7. 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 为什么要同时摄取铁光谱。 解:使用哈特曼光阑是为了在摄谱时避免由于感光板移动带来的机械误差,从而造成分析时摄取的铁谱与试样光谱的波长位置不一致。 摄取铁光谱是由于铁的光谱谱线较多,而且每条谱线的波长都已经精确测定,并载于谱线表内,因此可以用铁个谱线作为波长的标尺,进而确定其它元素的谱线位置。 8. 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要采用内标。 简述内标法的原理。 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应具备哪些条件。 为什么。 解:在光谱定量分析中,元素谱线的强度 I与该元素在试样中的浓度 C呈下述关系: I= aCb 在一定条件下, a,b为常数,因此 log I = b logC +loga 亦即谱线强度的对数与浓度对数呈线性关系,这就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在光谱定量分析时,由于 a,b随被测元素的含量及实验条件(如蒸发、激发条件,取样量,感光板特性及显影条件等)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很难避免,因此要根据谱线强度的绝对值进行定量常常难以得到准确结果。 所以常采用内标法消除工作条件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内标法进行测定时,是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择一条谱线作为分析线,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择一条与分析线均称的谱线作为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利用分析线与内标线绝对强度的比值及相对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 这时存在如下的基本关系: logR = log(I1/I2)。第七章习题解答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表现与经济报酬直接相关。 显然这一模式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具有巨大的激励功能,即使在当代我国某些传统产业中亦依然发挥着作用。 二、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每个人都存在一个复杂的需求系统,追求这些需求的满足便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激励力量。 在这些需求中只有一部分与物质报酬有关。 三、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提出的工作激励理论,又称
第七期主编:王翠玲20xx927
结考核标准: ( 1)要做前后对比,分析变化或无变化的原因。 ( 2)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概括准确、逻辑性强,与实际教学教育工作相关。 ( 3)文字朴实简洁,字数 1000以上。 ( 4) 少于一次,成绩为 0,抄袭成绩为 0。 关于发帖回帖: 帖子的多少没有具体数量要求,原则上是
第七章-2蛋白质结构预测
列 S中空位的映射,显然 是通过线索化而确定的。 令 f(t)是进行比对的得分函数,其定义如下: f(t) = g1 (v,t) + g2 (u,v,t) + g3 (,t) g1 (v,t) 评价氨基酸残基 v所处的位置 g2 (u,v,t) 评价残基 u和 v的相对位置,如果 u和 v 键合,则得分高; g3 (,t)评价环区,根据环区的大小进行打分。 线索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