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克隆载体内容摘要:

细菌时,只是 DNA侵入,然后利用细菌的酶来复制、转录、翻译。 λ DNA载体的构建 λ 噬菌体的缺陷: • 基因组太大( ); • 酶切点太多,它有 5个 BamH1位点( G↓GATCC ), 6个BgⅠ 位点( A↓GATCT ), 5个 EcoRⅠ 位点( G↓AATTC )。 • 野生型只能接纳一定长度的 DNA。 若相当于 λ 噬菌体的 75105%,那么只能接纳 5%=DNA。 • 重组的 λDNA 分子难于直接导入宿主细胞 — 利用体外包装成病毒颗粒,然后通过感染的方法注入 DNA。 切去部分非必须的区域; 抹去多余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 插入可供选择的标记基因; 建立体外包装系统。 构建 λ噬菌体克隆载体的基本策略: 插入型载体、取代型载体 根据切除的多少,将 λDNA分为两大类载体: 缩短长度 野生型 :上限 51kb λDNA: ,外源基因 λDNA上有 4050%的 DNA是复制,裂解所不必需的,切除便提高装载量。 插入型载体( insertion vector) 经改造后 只具有 一个 可供外源 DNA插入的 克隆位点 ,长度为 37kb,为包装的下限,它本身也能被包装,允许插入片段最大为 14kb. 必须携带标记基因 取代型载体( substitution vector) 具有 成对的克隆位点 ,空载的载体 DNA只 26kb,不能被包装,无法进入受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