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一手数据收集内容摘要:

”的提问,要比“你经常看哪类图书。 ”更可取。 关于电视节目的电话调查,“你昨天看了什么电视节目。 你经常看哪个栏目的节目。 ”要比“你经常看什么电视节目。 ”更可取。 以上两种情形第一个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暗示,引导被调查者回答具体问题。 关于问题内容应注意的事项 调查时间有限,不管问题的内容是什么(事实、态度或行为),问题的数目要适当,应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和不必要的内容详细程度。 要有足够多的问题反映研究的中心内容,以便全面了解所要调查的问题。 测量态度时最好使用多项目测量。 有时要设置调查对象的参照物。 比如,问被调查人对某一个管理者的看法时,应同时用同样的问题问对其他若干个管理者的看法。 否则,我们不知道对某一个管理者的否定的意见是针对这个管理者的还是反映了回答人对所有管理者甚至所有其他人的否定观点。 关于问题内容应注意的事项 确定被调查人考虑特定问题的条件,或在被调查人眼里该问题的重要程度,也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被调查人可能说他支持某项改革措施,但是相对于其它一些更紧迫的问题来说,这个问题可能又是不重要的。 问卷中可以要求被调查人对不同问题的重要性排序,或采用开放式的提问要求列出最重要的 3个问题,这样的问题应在其它更具体的问题前面提出,以免回答受偏见的影响。 关于问题内容应注意的事项 问题内容须针对不同的被调查人而有所不同,比如,对每天都看电视的人,可问其对节目的看法如何,而对偶而才看电视或从来不看电视的人则要问他们看什么节目或他们对某电视节目知道些什么。 应考虑问题内容的敏感度,如果问卷涉及个人问题,应特别注意措词和访谈技巧以争取得到有效的答案。 六、问题措词 措词不当的问题会导致有偏差或无意义的回答。 问题措词合适的前提是对要调查的内容有清晰的概念和想法。 为修正和改进问题而进行预测试是十分重要的。 问题措词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术语选用;问题结构;备选答案的合适表达方式;避免无根据的假设;回答种类的选择;对 “ 无意见 ” 、“ 不知道 ” 回答的评估。 在采用书面问卷 、 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这三种不同的调查方式时 ,问题措词也有所不同。 问题措词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措辞要礼貌 注意不要伤害被调查人的自尊 , 要尊重被调查人的个人隐私权。 措辞意义要明确 问题必须具体而详细。 比如,询问某人的“收入”,这样的问题太模糊。 “收入”有职业收入、家庭总收入,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之分。 再如,“你对工作单位里的工作条件满意吗。 ”和“你工作的单位里工作条件令人满意吗。 ”这两个问题是不同的。 前一个问题问的是个人感觉,后一个问题易被理解为问大家的感觉。 问题措词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多次测试用词应完全相同  研究者检索有关问题的已有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并且在新的研究中重复测试是很普遍的。 将调查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也是很有意义的。  研究目标要兼顾新领域探索和对先前研究的复测这两个目标往往是困难的,因为为了探讨新问题而改进问卷措词会影响与以前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 如果调查结果要与先前的研究做比较,问题和用词应完全相同,甚至次要的用词的改变,如用“禁止”代替“不允许”,也可能导致不同的回答。 问题措词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专业术语选用 专业术语如 earnings和 ine、收益和利润等术语,用得不当可能完全改变问题的意思。 使用专业术语的准则一是要精确,二是要简单、容易理解。 这两个准则有时会冲突。 许多经常使用的术语常常被误解,如婚姻状态,失业、大众传媒等。 这样的术语应避免使用,应以较简单的同义语来替代。 但是,用简单词汇替代有时会将简单的句子变成复杂的长句子,所以不是所有场合都能这样做。 问题措词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或含义模糊的词 某些词汇(如经常、有时,最近)含义模糊,易引起误解。 要避免使用易产生偏见的词汇 易产生偏见的词汇会产生有偏见的回答。 像自由、平等、公正、官僚之类易引起某种强烈情绪的词汇,应尽量避免使用。 七、问题结构 问题应该短而简  复杂的长的句子易于被误解 , 问题应该短而简。 但是 , 简单词汇易产生长句子 , 有时需要妥协。  问题应尽量简化以减轻回答人的负担。 比如 , 问被调查人其房租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不如问他每月的收入和房租支出分别是多少 , 研究者能根据回答计算出的百分比。  问题结构设计的一个要点是问题的主题应放在问题的最后提出来以避免回答者在没有弄清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就给出答案。 对问题结构的基本要求 问题中应清楚地表达出所有可能的选择。  省略一些选择可能造成偏差。 比如, “你业余时间,看电视还是干别的。 ”这样的问题没有表达出所有可能的选择。  在调查对某项政策的看法时,比较好的方式是先介绍政策的内容,并把不同的观点都表达出来,然后询问被调查者的看法。 对问题结构的基本要求 问题中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