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非语言沟通内容摘要:

常出現相同 的姿勢及行為。 (三 )動作 (movements): 意 指需要整個身體配合才能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 四、觸摸行為 (touch) • 通常代表喜歡和親近之意。 • 但當碰觸時間過長,或觸摸的部位不適當時,反而會引發負面效果,造成被碰觸者的反感與憤怒。 四、觸摸行為 (touch) • 有著身分地位的差異: → 主動觸摸的一方通常地位較高、也具有較高 的支配性,而被動接受的一方是地位較低且 較順從。 • 性別差異 : –在觸摸行為上的性別差異,是以年齡為分水嶺 (Hall amp。 Veccia, 1990) 40歲以下:男>女 40歲以上:女>男 五、空間距離 (space) (1)親密距離 (intimate distance) – 50公分內,容易有肢體接觸 – 夫妻、情侶或好朋友之間的距離 (2)個人距離 (personal distance) – 50 ~ 125公分,有點距離但要碰觸對方並不困難 – 一般朋友之間的距離 五、空間距離 (space) (3)社交距離 (social distance) – 125 ~ 350公分,避免非必要的肢體接觸。 – 多為非情感性溝通的互動,例如長官部屬討論 公事時的距離 (4)公開距離 (public distance) – 350 ~ 750公分, 正式而疏遠 – 例如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 五、空間距離 (space) • 性別差異 : – 女性與他人(男或女)之間的人際距離小於 男性與男性之間 • 文化差異: – 「接觸文化」 ( contact) 下的個人,如拉丁美洲人,及南歐人等等,彼此的互動較親密,較不介意肢體上的碰觸,因此彼此互動時的人際距離較「非接觸文化」 ( noncontact) 下的個人接近許多。 華人屬於 「 非接觸文化 」。 六、聲音的線索 (vocal cues) • 與聲音有關的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