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内容摘要:

对接高考 2. 清代军机处的特点 史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 天子无日不与 (军机 )大臣相见 , 无论宦夺 (宦官 )不得参 , 即承旨诸 (军机大臣 )亦只供传述缮撰 ,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 《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 》 导读: 史料表明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 , 只是奉承皇帝旨意 , 传达皇帝命令 , 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3.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 、 社会稳定 、 抵御外来侵略 、组织水利工程 、 发展社会经济 、 促进文化繁荣 、 防止分裂割据 、 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消极影响 ① 从目的看 , 它是为了维护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和 “ 家天下 ” 的皇族统治 , 具有历史的反动性。 ② 从措施看 , 它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 , 违背了时代潮流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重难点三 中央集权的内涵与地方行政制度沿革 1. 中央集权的含义: 中央集权制度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 , 其特点是地方在政治 、 经济 、 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 ,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命令 , 受制于中央政府。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 西周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1)西周:推行分封制 , 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如 图 a) (2)秦朝:推行郡县制 ,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如图 b)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 , 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 , 封国可以世袭 , 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如图 c) (4)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 , 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 , 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 ,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如图 d)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图 a 图 b 图 c 图 d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3. 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 演变过程中 , 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 、 监督 、 制约 , 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② 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 , 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 、考核 , 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 、 削弱 , 集权于中央。 ③ 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影响:在征发徭役 、 兵役 , 征收田赋和租税 , 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 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 史料印证 】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1. 识图 图 1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思考 1: 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提示: 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 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 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 这既减少了决策失误 , 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又能避免宰相专权。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图 2 思考 2: 从图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其重要举措是什么。 提示: 明太祖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废丞相 , 权分六部。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 读表 比较郡县制与行省制 比较 郡县制 行省制 推行时代 春秋战国至元建立前 建立于元代 和中央的关系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权力和职责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只有管理权 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管辖辖区内的一切军政事务,不可世袭 作用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经过后世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影响深远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思考 3: 郡县制与行省制有何相同点。 提示: 都是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 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 朝代 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