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群体遗传学内容摘要:
5466666vuuqvu nn upp 10 大多数基因的突变频率很低,然而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无限的,随 n的增加,累积起来的突变效应是惊人的。 有些生物,如细菌,世代很短,在短时间内突变对基因频率的变化就会很显著。 二、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自然选择( natural selection) 人工选择( artificial selection) 自然选择 比较适应环境的个体生育率高 , 可以留下较多的后代 , 这样下一代群体中这一类基因型及相关基因的频率就会增加; 生育率低的个体留下的后代较少 , 下一代中有关的基因频率就会降低。 自然选择 因此 , 自然选择的结果总是使群体向着更加适应于环境的方向发展。 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生物在适应性和结构上的合理性。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关键环节。 自然选择 如果选择作用发生在个 体育龄期之前和育龄期间 , 就会影响基因型频率和基因的频率; 如果选择作用发生在 育龄期以后 , 对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影响不大。 人工选择 对于人类种植或饲养的物种来说 , 除了自然选择以外 , 还要受到人工选择的作用。 二、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完全淘汰显性基因的选择效应 完全淘汰隐性基因的选择效应 自然选择,适合度和选择系数 对隐性纯合体不利的选择 不利于显性基因的选择 完全淘汰显性基因的选择效应 淘汰显性性状改变基因频率的速度很快。 水稻高杆基因 Sd1,半矮杆基因 sd1, Sd1 > sd1。 某一群体中 p(Sd1)=q(sd1) =, 若只选留半矮杆个体 , 淘汰高杆个体 , 下一代将全部为矮杆: q(sd1) =1。 p(Sd1)=0。 完全淘汰隐性基因的选择效应 若淘汰隐性性状,改变基因频率的速度就 慢得多 了。 即使隐性基因是致死的,而且也没有新产生的隐性突变基因来补偿,在选择压力下,隐性有害基因仍然可以在群体中保持很多世代。 例,在杂合体 Cc的后代中淘汰隐性个体 玉米中的白化基因 ( c) 隐性致死 开始时 C和 c相等 , 频率各为 , 即 基因型频率为 , , 隐性纯合体将全部死亡 此时 , p(C)= 2/3, q(c)=1/3 qp下一代中 , 基因型频率为 ccCcCC2231:31322:32 其中 1/9 的 cc个体又死亡 , C的频率进一步提高 , c的频率进一步降低。 假设在选择以前隐性基因频率为 q0 , 再下一代: 000 21 RHq 若淘汰所有 aa植株,下一代 a的频率为: 000000020000001 12221qqqpqqppqpHDHq000000112211111 qqqqqqqqq再继续淘汰隐性植株: 00000022331211211 qqqqqqqqq经过 n代后: 001 nqqqn 隐性基因频率逐代下降的情况如下: → → → → → → → → → →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推算出达到某基因频率所需要的世代数 000000001111111qqqqqnqnqnqqqnqnqqqnnnnn98210 1 n若 q0=, 希望 qn= ,则 自然选择,适合度和选择系数 自然选择( natural selection) 在自然状态下,对环境有较大适应能力的个体会留下较多的后代,对环境不太适应的个体会留下较少的后代。 这就是所谓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的结果会使群体向着更加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适合度 (fitness)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相对适应能力可以用适合度来度量 适合度又称为适应值 (adaptive value)或选择值 (selective value)。 适合度 (fitness) 适合度一般用 W表示,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与其它基因型个体相比较,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能够存活并留下后代的相对能力。 不管基因型的表现如何,只要在同样的环境下和。第16章群体遗传学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16讲图形用户界面㈡
图形用户界面
发表于 2025-04-21
绘制一个图形用户界面,但是还没有编写用户交互的代码。 下面来认识一下 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 • 每发生一个事件,程序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响应,这称为事件处理。 委派事件模型 • 事件处理机制的思想是:可能产生事件的对象(事件源,如窗口,按钮等)收到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后产生相应的事件,然后将这些事件分别发送给不同的监听器,由监听器来处理这些事件,并将处理结果返回。 整个过程中,监听器简单的等待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大的权利,但君主的权利毕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相对于以前的君主专制而言,是有进步的。 评价: 体现了 _____________ 历史的进步 一、辛亥革命前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一)民主思想的传播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二)清政府的反应 ——《 钦定宪法大纲 》 的出台( 1908) (三)立宪派的彻底失望 ——“皇族内阁 ” 清政府不但没像所想的那样消除矛盾,所成立的 “
第16课告别“雅尔塔”
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 宣布成立 “ 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联体) 标志着苏联解体 独联体的 性质 不是国家,而 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体 苏联解体经过 由列宁创建的、拥有 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 请同学们想一想: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① 直接原因: ③ 外部原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