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内容摘要:

90年首先在斐济发现,现几乎遍布于世界上大多数香蕉产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存在。 是太平洋诸岛、象牙海岸、中南美洲、加勒比海诸岛、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香蕉生产的重要问题。 是我国一类外检对象。 • 寄主: 寄主范围广泛,据报道可危害 300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其中在香蕉、麻蕉、甘蔗、生姜、辣椒、姜芋、柑橘、鳄梨、咖啡、茶、柿子、枇杷、番石榴、可可椰子、椰子树、蕃枣以及很多室内观赏植物等上都造成较大的经济危害。 • 危害及重要性: 香蕉穿孔线虫根腐病 (radopholus root)、黑头病 (black head)、黑头倒塌病 (blackhead toping disease)和衰退病 (decline)。 香蕉受害后,造成减产 40%~ 90%,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由于穿孔线虫为害, 90%的香蕉被毁,损失惨重。 主要是危害根部,抑制生长,降低产量,植株倒毁,缩短蕉园的寿命。 • 症状 : 危害根部,造成根腐,根量减少,直到剩下很少的短根。 病原线虫 : Radopholus similis ( Cobb) Thorne 分类地位 : 动物界 Animal 圆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线虫纲 Nematoda 垫刃目Tylenchida 垫刃亚目( Tylenchina)、垫刃总科( Tylenchoidea )、短体线虫科 ( Pratyl- enchidae)、短体线虫亚科 ( Pratylenchuinae)、穿孔线虫属 ( Radopholus) • 形态特征 : 雌雄同形,蠕虫状。 雌成虫 : 细长,体侧有 4条刻线,唇部低,与体躯无明显分界,头骨骼发达,前方低,呈弧状,侧面突出至唇部的后方。 口针长 17~ 20㎛,基部球发达,圆球状。 背食道腺孔接近口针基部,排泄孔在食道的峡部。 食道腺延长,覆盖肠的前端背面。 双卵巢,阴门约在体中部。 尾长圆锥形或不规则形,侧尾腺乳突接近尾的中部。 雄虫 : 唇部圆形至圆锥形,高度约等于唇基的宽度,与体躯可明显区分,头骨骼及口针极度退化,食道腺覆盖食道,尾长圆锥形,交合伞伸至近尾部或包裹尾部,交合刺 1对, 19~ 22 ㎛ ,有引带 • 测量数值 : 雌虫: L=; a=;b=; c=; V=;口针长 = 雄虫: L=; a=;b=; c=;口针长 =;交合刺长 = • 生物学特性: 内寄生可迁移性线虫 最适生长温度 24~ 30℃ 雌虫在根组织中产卵,产卵期约 15d,从卵至卵完成一个生活史,在 2432℃ 时为 2025d, 2427℃ 时为 1820d。 幼虫及雌虫不侵染寄主。 雌虫经常有受精作用,没有孤雌生殖。 卵 37天即可孵化。 雌虫平均每天产卵 2粒( /天)。 雄虫不能侵入、取食完整无损的根部。 • 传播途径 近传播距离,主要通过植物根系伸长和相互交织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灌溉水进行传播。 自身移动的距离每月 1520cm。 田间管理用的农具,人和畜携带的泥土以及水流都可传播线虫。 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 带线虫的种植材料的调运。 • 发生规律: 带虫的种植材料是新病区的初侵染源,也是病区再次蔓延的虫源 在完全没有寄主根和活球茎碎片的土壤中,线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