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文综历史卷评析与教学启示江西师大附中万维内容摘要:

合《 考试大纲 》 规定的范围,所涉及的知识点比例应合适,知识覆盖面广,涵盖了各断代史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集中在主干知识上,没有超纲的内容。 试题注重能力考查,考查目的明确,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无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方面的错误,较好地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 试卷的主要特点如下: • 试题详述 202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科综合试卷乙卷历史部分试题与往年相比难易程度基本保持稳定,符合考试大纲要求。 从总体来看,2020年历史试题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也 有利于规避一纲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新课标卷在稳妥的基础上,通过扩大材料来源,积极探索考查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目标与人才选拔考试的要求。 • 1. 试题均采取了‚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考查新问题‛的方式进行命制,材料的选择、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设定主要依据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新的科研成果、高校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中学历史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从能力目标出发确定立意。 这种方式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也利于规避一纲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如第 40题以当前学术热点海权问题为切入点,以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海洋利用为主题,总结历史的启示,其他如第 29题以晚清现代化为主题、第 31题以美国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措施为主题等都既基于中学教学内容又高于中学教学内容,反映了高校教学内容和学术研究成果。 • (1)注重提供教材之外的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进行考查,几乎所有试题都能利用材料设置新的情境。 这一方法符合历史学从史料出发得出认识和结论的基本特点,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与人才选拔考试的要求,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也有利于解决一标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如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科综合甲卷第 29题,题于设置的情境是各地军阀为争相‚仿效’’三民主义,纷纷‚想想出个主义玩玩‛的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 20世纪 20年代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 2. 全面实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考核的能力目标, 一方面充分发挥选择题、材料题、开放题三种题型试题的功能,材料题和开放题侧重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上,另一方面适当提升选择题能力考查的层次,选项的设定多为表述,考生只有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如第 40题材料题要求考生概括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分析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第 29题选择题要求考生分析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性质和作用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选出正确选项。 • (2)针对中学教材和教学中容易混淆和忽略的问题,做出了澄清和厘正。 如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科综合乙卷第 27题,提供了清初实施海禁前白银普遍流通的情境,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经济仍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优势地位的事实。 此类试题切中了中学教学的‚软肋‛。 又如第 40题通过对比中外两位科学家及其成果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对待科学的态度与文明兴衰的关系,有利于对考生改革创新意识的培养。 • ,适当进行调整和新探索。 首先,近两年,为了突出能力考查并使考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历史试题设置了第 41题,试题设计为开放性试题,让考生有较大的答题空间,答案标准也为等级评分制或 SOL0评分法。 这类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起到很好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判分过松等缺陷。 因此,今年试题将能力考查的开放性与评分标准的可操作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继续保持开放性的同时,在答案标准上作出调整,使赋分点既灵活又有规定性,可以起到防止判分过松影响考试效度的作用。 其次,近些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十分重视对考生概括归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将对记忆知识能力的考查隐含在其中。 这种做法固然在使考生摆脱死记硬背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一些误解,有人以为不需要对重要知识进行记忆。 因此,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适当增加了对记忆考查的试题,如第 34题给出德国历史上的四副地图,要求考生根据德国疆域的变化作答。 这样,以少量的试题强调记忆能力作为各种能力基础的重要件。 • (3)在开放性试题中,对答案或评分说明的设计更为细致。 如第 41题在评分‚示例‛的处理上,进行了进一步探索,特别注明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显示出对评分可操作性的有效控制,避免了以‚示例‛对考生作答方式、内容、思路进行框限的情况,提高了考试的有效性。 • • (4)试题结构合理,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涵盖了各断代史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较好地实现了考核目标与要求。 题目的命制规范,语言严谨简练,评分参考简洁、清晰,赋分合理,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较好地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 二、考试大纲 与 新课标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一) 考试大纲 的基本认识 •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的内容保持高度一致。 高考命题的基本认识 • (1) 学科知识是考试测量的内容,它既是考试测量的对象,也是考试测量的基础。 考试测量的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一个是能力考察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 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体系。 • (2)解决新课标下考试测量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 在这个基础上,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 • ( 3) 基本知识点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基本史实、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基本概念等内容。 在考试测量中,基本知识点起到两重作用。 由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考试测量的内容之一,知识点本身就是考查的对象。 同时,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基本知识点的支撑。 尽管考试测量强调能力的考查,也有材料题等形式,不完全依托所学的知识点,但是必要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测量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 (4)在实际命制试题时,需要从考试测量目标出发命题,有意识地实现考试测量目标,避免主观随意性。 材料题是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材料处理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联系所学知识等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从第一手资料出发、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历史的方法。 ( 5)能力要求 Ⅰ Ⅱ Ⅲ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 6)重点方面 四个方面: • 第一,涉及考试内容的知识点,要结合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要求,掌握基本历史知识。 考纲提出 ‚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 ‛ 确定基本历史知识; • 第二,注重历史阶段性发展特征,突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历史发展,准确把握历史事物的特征。 考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四个层面中提出 ‚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 等,力求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 第三,增强历史学科素养,提升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对历史事物的分析与运用能力。 考试大纲的说明中提出 ‚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 等,就是要达到考试大纲提出的 ‚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的目标。 • 第四, 学科内综合与迁移,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 2020年、 2020高考新课程 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 (一) 2020年试卷分析 • 新课程卷 I分析 • 2020新课标高考题对比 \课标一卷分析 .wps • 新课程卷 II分析 • 2020新课标高考题对比 \课标 II卷分析 .doc • (二) 2020年试卷 分析 • 新课程卷 I分析 • 2020新课标高考题对比 \课标一卷分析 .wps • 新课程卷 II分析 • 2020新课标高考题对比 \课标 II卷分析 .doc (三) 2020年新课标卷对照 I II 政 治 文 明 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模块 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 24 26 32 2 ,34 33,34,41 29 30 24,41 32 2020年新课标卷对照 I II 经 济 文 明 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苏联的社会主义政策 模块 试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 单元 25,26 29 31 3 35 35 40 2020年新课标卷对照 I II 思 想 文 化 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模块 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 27,28 28 30 31 25 40 2020年新课标卷对照 I II 选 修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模块 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 洋务派与维新派 维新派 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 战争责任 韩愈 王安石 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 (四) 2020年新课标卷对照 I II 政 治 文 明 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模块 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 2 2 27 32 32 33 35 2 41 2 30 24 41 2020年新课标卷对照 I II 经 济 文 明 史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苏联的社会主义政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