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高考新策略内容摘要:
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 引湖水灌溉 ② 海水淡化 ③ 改进灌溉技术 ④ 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 死海附近地区再一次出现在了高考的试卷上 ,也再一次验证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不是轮流坐庄,想考哪就考哪,没有概率,一切以能力立意。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再结合降水量,确定该区域应为地中海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 第 9题的关键词是“夏季”,不管甲地是地中海气候还是热带沙漠气候,他夏季的降水量都会很少。 第 10题考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径流量小,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所以建水库调节径流不如海水淡化有效,何况西亚的海水淡化是卓有成效的,还有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十分先进和普遍。 第 11题的 D选项水到渠成,是很明显的答案。 答案: A B 1 D 第四组题 911题难度较大,考查空间定位、气候类型判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分析、水资源的利用,学生很难全部做对。 9——11 选材教科书的案例,但是设计的很好,没有教科书和大纲的影子,只有课标规定的能力。 ( 七年级下 P5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本地理 2P14,湘教版必修 Ⅱ P60阅读 《 农业生产活动 》 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 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湘教版必修 Ⅱ P61活动: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③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36. (26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 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 (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 )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6分 )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8分 ) 解析 ( 1) :考查等值线判读和地形分布特点 答案:( 1) 等雪线在中部地区向北 (东北 )凸出 .表明沿 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 0176。 摄氏的时间较长。 中部气温持续低于 0176。 摄氏的时间较短 .因此 ,中部地势较低 (为平原 ),东西地势较高 (为山地 )(东西高 ,中间低 ). 解析( 2) :考查等值线判读并解释原因 答案 :( 2)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解析( 3) :综合考查水土流速 (冰雪侵蚀 ,地形 ,人为破坏植被 ,融雪径流量 )原因 答案 :( 3)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36题,是等值线附加在区域上,问题是等值线,解决问题要回归区域,如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区域人类活动。 第 36题在区域考查上特色更明显一些,区域功能最强。 题目以“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的空间分布图”为载体,突出考查学生对等值线的判读分析能力,提取有效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题目第一问,通过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 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一些学生不会通过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来分析地形的分布特点,只是通过区域判断 (我国东北地区 )直接得出结论。 因此失分严重。 首先 三个设问从不同角度分析东北三省的雪期地形,侵蚀,等等。 第一问,不难, 但是不单单是能力 ,而是我们一直说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探究。 第二问:很正常,学生很容易得分,第三问有些太细了,孩子想不到,关键是用 “冰雪消融径流量 ”。 其次, 图的选择具有陌生感 (人教版必修 Ⅲ 第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就用东北)。 可是,两种类型的等值线,实际上考察学生的基本功,以及迁移到地形对雪期的影响(折射着温度)。 反其道而行之,不仅考察知识,更考察一种思维策略。 没有聪明的老师,就没有聪明的学生。 我想说的是,命题者用美妙的地理思维,浓缩的设问,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运用所学地理原理和规律。 傻瓜是学不好地理的。 37. (20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 20~ 30℃ ,生长周期约 l个月。 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 自 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 图 6示意我国 2020年与 2020年桑蚕茧产量 (产量大于 0. 1吨 )的省区分布。 (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 8分) (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 6分) (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 否赞成 ?简述理由。 ( 6分) 解析 ( 1) : 多 维全面性的考察,从那些角度。 主语:发展的特点 修饰语:我国桑蚕业。 第一产业农业中的蚕桑养殖业的地理分布及条件分析,关注三农问题,关注社会热点。 由整体到局部是地理思维的 基本特点,那么我们老师要教学生地理科学处处都是时间和空间变化分布。 这道难度不大。 但是命题者的意图不仅仅是“送分送到家”而是一种 灵活运用知识 的代表题。 它需要一个考生在思维上没有漏洞。 也就是说,在知识的基础上,考察了思维的敏捷性、全面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答案要点一: 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 )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 2020年以东部最多, 2020年以西部最多)。 解析( 2): 答好这题必须有两个素养: 题干 区位(农业) 这个题不难,但是满分不易。 ( 2)答案要点: 热量资源丰富 (纬度较低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距离珠三角较近 ,便于引进生产技术 (经验 )和销售产品。 解析( 3): 本题属于这个是利用地理知识探讨问题的实际典范,答案是开放性的,是赞成是反对,只要理由充分,都是对的。 重视活动课是获得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做好下列 3个活动课就对回答本题有很好的帮助。 湘教版必修 Ⅱ : 第 P60 页活动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因素要自然因素: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第 P61 页活动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①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②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的工人 ③以色列干旱地区。新课标新高考新策略
相关推荐
念上看, 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 玻恩 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概率波的验证 —— 电子的双缝干涉 1) 用足够强的电子束进行双缝 干涉 —— 结果与光的双缝 干涉 一样: 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 , 体现电子的波动性。 —— 条纹掩饰了电子的粒子性 未能体现电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性质。 2) 用非常弱的电子束进行双缝 干涉 —— 开始电子打在屏幕上的位置是任意的 随着时间推移
合《 考试大纲 》 规定的范围,所涉及的知识点比例应合适,知识覆盖面广,涵盖了各断代史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集中在主干知识上,没有超纲的内容。 试题注重能力考查,考查目的明确,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无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方面的错误,较好地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 试卷的主要特点如下: • 试题详述
级)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水平三( 56年级) ——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运动技能领域目标 (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水平二 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 水平三 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观看体育比赛 (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水平一 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 水平二 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 水平三 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 (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水平二 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
生的花粉粒,落在另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异花传粉: 开花和结果 传粉的方式 虫媒花 风媒花 虫媒花(昆虫传粉)特征 :靠花瓣的颜色、芳香气味和香甜花蜜吸引昆虫传粉。 例 :桃花、李花、苹果花、油菜花等。 •风媒花(风力传粉)特征:无艳丽色彩和香味,但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 例:玉米、杨、柳等。 开花和结果 传粉和受精 受精的过程 极核 返回 开花和结果 三
美主要国家发生了巨变。 面对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中国人先后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科学和民主并重等主张,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6分) 答案: 从单纯的学习技术到全面系统学习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 2分) 对科学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科学地位逐步提高;( 2分) 由单纯引进科技到追求科技进步和民主发展相结合。 ( 2分) 点评:指向性不明确,没问出历史味道。 从 “
伟大作家的叙述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叙述里。 我相信文学是由那些柔弱同时又是无比丰富和敏感的心灵创造的,让我们心领神会和激动失眠,让我们远隔千里仍然互相热爱,让我们生离死别后还是互相热爱。 (余华 《 我为何写作 》 ) (温儒敏,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 对于教师来说,发现儿童也就是发现自己。 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