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历史素养要求及其在考试中的体现内容摘要:

美主要国家发生了巨变。 面对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中国人先后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科学和民主并重等主张,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 6分) 答案:  从单纯的学习技术到全面系统学习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 2分)  对科学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科学地位逐步提高;( 2分)  由单纯引进科技到追求科技进步和民主发展相结合。 ( 2分)  点评:指向性不明确,没问出历史味道。  从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到科学和民主并重,至少包括四方面的问题:  其一,对 “ 技 ”“ 科学 ” 本身的作用、应用的认识;  其二,对国外发展科学技术的认识、感受  其三,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原因。  其四,科技、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的关系。 设问中的 “ 说明 ” 是让学生说明哪个。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 “ 和约 ”。 “ 和约 ”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思想。 内容如下: 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 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 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 五、将总署交还中国 .六、康有为回国治罪 .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 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 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 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 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处理。 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 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 十六、日本亦照乾隆时例入贡。 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着,归朝廷治罪。 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 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 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 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 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 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 问题:( 25分)  ( 1) “ 和约 ” 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 4分)  ( 2)作者在 “ 和约 ” 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 6分)  (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 “ 和约 ” 的。 ( 15分)  37( 2)本小题采用 SOLO评分法。 ( 15分)  答案 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 13—15分) 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 抽象视角,如 “ 和约 ” 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 “ 和约 ” 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 “ 游戏规则 ” 的矛盾心态。 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本册的特点 : 解读与思考 时段: 近代 纵向:转折期 主题: 政治思想领域 横向:政治领域的关键问题 范围: 希腊、罗马;英法美(包括国际共 运);中国。 主要内容都是熟知的 主线: 民主从思想(思潮)最终确立为制 度。 从想象变成现实  民主的历史传承  民主思想与实践,不是只从这个时候才开始。 原始社会;古希腊。 (第一次转折)  更重要的是: 在现当代,民主的实践,从制度层面上还在推进 例如,美国黑人的投票权到 1965年才真正开始的。 瑞士到了 1971年所有的妇女才获得了投票权后,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  民主化过程,毫无例外, 都是 渐进 的  民主从思想(思潮)最终确立为制度的过程。 从想象变成现实。  英国。 法国。 美国。 中国。  但也要知道,不是完全的实现。 任何思想在转化成现实的过程中,都会有缺失;都不是完全的思想复制。 本册的主要内容  主要内容:中外近代史中民主与专制力量激烈斗争的历史,民主与专制力量在 思想、制度和政治领域 里进行斗争的典型过程与史实。  阐述了专制思想、专制制度和专制统治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的出现有其复杂的 历史原因 和历史的 合理性。  民主 必然 要取代专制统治,它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斗争的焦点集中在: 国家权力 的本源: “ 主权在民 ” 还是“ 君权神授 ” 人权的本质 :自然享有还是恩赐 公民的 权利与义务 、统治 国家的基本体制 :法治还是人治 国家政治制度 的基本模式:代议制还是君主专制;权力结构框架 (三权分立还是金字塔 ) 统治者 产生的基本原则 (选举还是世袭 )  国家(君权)  国家的权力:来自何方  国家的权力安排及其行使:怎样合理有力(思想 +制度)  国家 =绝对强者 —相对 强者  国家不可能没有人民  人  人的权利:如何确认  人的权利保障:如何切实有效(思想 +制度)  个人 =弱者 —重要政治 力量(因素)  个人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国家 本册的学习目标  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和政治法律文献的基本史实和主要内容;了解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主要观点,能够正确辨别和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  在能力上,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收集 历史上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 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 ,从而形成科学的 历史概念 ;  了解 民主与专制问题上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对近代社会中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历史过程进行概括与提炼,掌握其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掌握其历史规律;  能熟练运用所学的历史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正确分析和认识 现实社会中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等问题。  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能够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 在历史素养方面: 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和看待民主的发展过程  进步还是倒退。 先进还是保守。 用历史的思维认识和思考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方方面面  原因,背景,区别,成果,意义 单元课中的一些问题 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关系  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关键问题,步骤  代议制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 法国大革命的代表性及其意义 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实践 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关系  专制理论与专制制度的关系  证明其 “ 存在合理性 ”  出生证与死亡证  民主思想的 “ 土壤 ” 产生于对专制的批判  对比之下的合理性、优越性、进步性  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区别;缺一不可  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关键问题,步骤  王权的强大与软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