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加工原理和应用-线切割放电加工内容摘要:

工為正極性加工。 ( g)效率因子( Duty Factor, DF) 效率因子是指真正放電時間在一個放電週期中所佔的比例。 其公式為 DF﹦ τp/τnτpτoff 若設峰值電流為 Ip、放電脈衝電壓為 τon 、 極間電壓為 Vg,則單發放電能量 W為: ( a) 送線速度( Wire Speed, Fw) 指線電極供應的速度。 線切割加工後的銅線一般都捨棄不 用,故不考慮電極消耗。 送線速度小能使放電穩定,但卻 易使 放電點集中而斷線 , 送線速度大則不易斷線,但加工 成本將提高。 ( b)線張力( Wire Tension, T) 指加工時給予線電極的張力。 提高線張力能減少爆壓力 對線電極所產生的振幅,進而提高加工速度與尺寸精度, 但當 張力過大時,由於線本身的抗拉強度有限,加上放電 所產生的高熱會使線電極軟化,反而容易造成斷線。 ( c)線電極旋轉速度( Wire Rotational Speed, WRS) 此為本實驗新增之參數,是指以送線方向為主軸旋轉的 轉速,單位為 RPM。 機械參數 線切割加工特性 線切割加工特性通常 以材料去除率、工件表面粗糙度及加 工擴槽量為評估基準 ,在電極消耗部份,由於線電極加工 後即捨棄不用,故不考慮電極消耗問題。 ( A)材料去除率 一般放電加工 衡量加工速度快慢的指標為材料去除率 ,單位 為 g/min 或 mm3/min,而線切割加工為溝槽寬本身的加工, 所以加工速度通常定義為單位時間下加工工件的截面積,亦 即: 加工速度( mm2/min) ﹦ 加工進給速度( mm/min) 被加工物厚度( mm) 通常影響加工速度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 1)工件材質差異: 工件的 材料性質 如導電度、熱傳導性均會影響 加工速度。 一般業界常用的材料加工速度快慢 依序為鋁、銅、 SKD1 SKD碳化鎢。 ( 2)線電極直徑及材質的不同: 線電極直徑愈大,電流容量增大,加工速度就 會增加。 線材質的不同也影響著加工速度,例 如黃銅線加工速度較電解銅來的大。 ( 3)工件材料厚度的影響: 工件厚度愈厚,放電面積增大,加工屑增加 而不易排除,就會導致加工速度降低。 ( 4)線張力的影響: 線張力愈強時,加工速度愈快 ;因為線震動的震 幅減小、加工擴槽減小,往前進方向的移動方向 相對增加,因而提高加工速度。 ( 5)其他如 加工液之比電阻、加工液種類 及加工液循環方式,皆會影響到加工速度。 ( B)工件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後,工件表面凹击不平 的程度。 表面粗糙度值愈小,表示加工面愈 好,通常 影響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是放電能量 的大小、工件與電極材料的特性、加工液的 物理性質、加工屑排除的能力 等,而通常表 面粗糙度的表示方式有下列二種: ( 1) 最大表面粗糙度( Rmax): 最大表面粗糙度是由加工截面的輪廓曲線中,取一段基準 長度 L,而此段曲線中最高與最低處的差異,即為最大表 面粗糙度值,單位以( μm )表示。 ( 2) 中心線平均粗糙度( Ra) 中心線平均粗糙度是將量測所得的粗糙度曲線 f( x), 依 X軸分割成上下兩部份,並使這兩部份所圍成的面積相 等,以 X 軸成上下所圍成的總面積,除以基準長度 L,即 為中心線平均粗糙度( Ra)。 加工擴槽量示意圖 ( C)加工擴槽量 線切割加工時,不僅 線電極前緣須與工件間維持適當的放電間隙 ,線電極側面亦因放電作用在加工後產生一定的溝槽寬度,此加工溝槽寬度為線電極直徑加上兩側放電間隙寬度(為單邊加工擴槽量的兩倍) 加工擴槽量會影響到加工精度值、加工屑的衝除與加工液的冷卻 等,故為線切割加工的一項重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