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帕金森病和治疗老年性痴呆药内容摘要:

a) 【作用与用途】 1. 抗帕金森病 ③ 起效慢 , 药后 2~ 3周 体症改善 , 最大疗效1~ 6个月。 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 对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无效。 特点 ① 轻症较好 , 重症较差 治疗效果与残存神经元数量有关 即 与黑质纹状体病损程度有关。 ② 肌肉僵直 、 运动困难好 , 震颤差 伪递质学说 左旋多巴 进入脑内,可合成 NA, 恢复中枢功能。 不能改善肝功能。 2. 肝昏迷 肝功能障碍时, 苯乙胺 和 酪胺 在脑组织经 -羟化酶分别生成苯乙醇和羟基乙醇胺 (蟑胺 )(伪递质)取代正常递质NA, 妨碍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80%与 兴奋 CTZ触发区 的 D2受体 有关。 饭后服 或剂量递增减速可减轻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兴奋,焦虑等,与 DA作用于大脑边缘叶有关,减量或换药 ①老年人出现头面部多种不自主运动;年轻者出现舞蹈症; ②开关现象:突然发生短暂少动后又突然自然恢复。  胃肠道反应  心血管反应  精神症状  长期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 1. VB6 多巴脱羧酶的辅基 , 能加速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转变为 DA, 使疗效降低 , 外周副作用增强。 禁与 VB6合用。 2. 利舍平 耗竭黑质纹状体中 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