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疾病进展内容摘要:

研究对象 主要终点 患者等待移植期间的生存率。 目的 次要终点 1. 不良事件; 2. LVAD置入后 3个月、 6个月和 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 (以 EQ5D评估 )。 比较 HM II组与 COMP组的 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危险患者人数 HM II组 COMP组 患者百分数 (%) 时间 (月 ) 结 论 ACC 点评: 随着手术技术 、 置入器械和患者选择等方面的改进 , LVAD置入后死亡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下降;选择置入 HM II型恒流式 LVAD作为心脏移植过渡手段的患者预后理想。 HM II型 LVAD装置对“真实” BTT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不弱于,甚至超越此前先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HM II型左室辅助装置 (LVAD)为老年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Clinical Strategies and Outes in Advanc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 Older Than 70 Years of Age Receiving the HeartMate II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A Community Hospital Experience. J Am Coll Cardiol 2020。 57:248795. 背 景 终末期心衰患者首选措施是心脏移植。 由于心脏的供体过少及移植手术的年龄限制,机械循环辅助装置 (MCS)已逐渐成为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的标准治疗措施。 年龄是 LVAD置入后患者生存率下降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的危险因素,严重限制了 LVAD在老年终末期心衰患者人群中的应用。 Lietz报道,在 REMARCH研究发表后的最初 5年中,仅有451例患者接受搏动式 LVAD作为永久性的替代治疗。 结 论 HM II型 LVAD可显著改善患者以运动耐量为主的生活质量 , 这对更注重生活质量而非生存期限的老年患者而言 , 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确定 LVAD治疗决策时 , 不应将老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禁忌 , HM II型 LVAD对老年终末期心衰患者而言可能是一种较为优越的治疗选择。 接受 HM II型 LVAD置入的< 70岁与 ≥ 70岁的患者 ,两组基线特征和生存曲线 、 心功能改善程度 、 生活质量等预后及不良事件指标都较为相似。 ACC专家点评 以往研究显示 , 年龄是 LVAD置入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表明 , 经审慎选择的老年患者置入 LVAD后 , 生存率 、生活质量 、 功能改善程度较为理想。 只有及时转诊和采取干预措施 , 才能发现最有可能从 LVAD置入中获益的 “ 较轻症 ” 老年患者。 —— Jennifer Ann Cowger, ., . 药物治疗可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尚保留的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 Effects of Treatment on Exercise Tolerance, Cardiac Function, and Mortality in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 MetaAnalysis. J Am Coll Cardiol 2020。 57:167686. 背 景 心衰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尚保留 (HFpEF) 或射血分数正常 (HFnEF)心衰患者可占高达 50%的比例,其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与收缩性心衰 (SHF) 不同,它更多见于老年及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