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法内容摘要: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计划制定并颁行的 , 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国家对相应阶段的受教育者 ( 国民 ) 在某一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 指导课程实施及评价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语文课程标准通常是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内容以及一定时代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制定的,因而,具有内容上的稳定性和时代的适应性。 二、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活动前教材编写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课程标准还是课程评价的依据 三、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 我国的中小学课程长期由国家统一管理 , 语文作为必修的课程 , 其内容 、 授课时数等由国家统一规划 , 作出有关指令性规定。 90年代以来 , 我国出现了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 课程管理由原来的统一走向多样 , 初步形成了国家 、地方 、 学校三级管理的格局。 语文课程出现了“ 一纲多本 ” 、 “ 多纲多本 ” 的局面。 90年代末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 , 开始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编制。 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 1) 前言。 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 , 阐述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与标准的设计思路。 ( 2)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目标。 ( 3)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 ( 4)附录。 包括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九年一贯 二元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个学段 \四大理念 五大板快: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1~2年级为“写话”, 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的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 、 教学建议 二 、 评价建议 三 、 教材编写建议 (提出了十条建议 ) 四 、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附录: ( 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 ) 附录一 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二 关于选修课程的建议 (共有 6条) 必修课程 系列5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语文 2 语文 3 语文 5 语文 1 语文 4 系列 4 高中语文课程结构 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 小 说 与 戏 剧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诗 歌 与 散 文 新 闻 与 传 记 课程实施思路 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必修课程 10学分 第二层次:必修 10学分 +选修 8学分 第三层次:必修 10学分 +选修 14学分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必修课分“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两大板块,规定目标。 选修课程每个系列有各自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语文素养 积累 整合 感受 鉴赏 思考 领悟 应用 拓展 发现 创新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两条线索 (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 五个方面 ( 积累 整合、感受 鉴赏、思考 领悟、应用 拓展、发现 创新 ) 、 五个系列 ( 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语言文字应用、新闻与传记、文化论著研读 ) 隐含三个维度 (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教学建议 (一)关于实施教学的原则性意见(共 4条 ) (二) 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建议 主要包括“阅读与鉴赏”教学的建议和“表达与交流”教学的建议。 (三) 关于选修课程的教学建议 包括选修课程的设计原则,学生选课的指导,选修课的教学的指导以及五个系列的选修课教学的建议。 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分三个部分: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必修课程的评价 1. 阅读与鉴赏的评价 2. 表达与交流的评价 (三)选修课程的评价 诗歌与散文 、 小说与戏剧 、 新闻与传记 、 语言文字应用 、 文化论著研读 五个系列具体的评价建议。 第三节 语文课程理念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二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三 ) 积极倡导自主 、 合作 、 探究的学习方式。 ( 四 )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 语文积累,语感,方法习惯,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思维品质,情趣品位,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 因素。 语文素养 素,有“向来”之意。 语文素养也就是对语文有 长久的修养和训练。 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提升的动态过程。 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 听说读写是形诸于外的显形言语行为; 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是支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 ; 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心理因素; 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个性人格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是言语行为的背景因素。 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长互生的过程。 语文素养的结构和运作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文环境之中。 从“三个维度”出发,认识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应用活动才能养成。 《 标准 》 从“三个维度”设置语文课程目标,关注过程、关注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看作是语文课程固有的重要内容。 符合语文素养发展的实际。 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加强文学教育,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学与典籍方面的修养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语文课程特有的魅力 B 加强文学教育,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策略 ( 1)语文教师要提高文学素养,建立多元的开放的文学观念,追求教学的艺术性 ( 2)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 3)投入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 4)品味语言,促进文学语言与形象的相互转化 ( 5)引导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 6)整体把握,重视诵读、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汉语文教育的特点 人文性 ——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不能急功近利。 实践性 —— 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化 ——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民族化 —— 根据汉语语言的特点,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关注人文精神 加强言语实践 强调整体把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 是指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学习 是同‚个体学习‛相对而言的,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征: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发展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有较广的适应性,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注重应用 、 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开放 、 有序的语文课程。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语文课程在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教学法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课程名:最优化算法理论与应用
y t f X t 对于采用 范数形成的优化问题 l为克服目标函数不可导的困难,可以等价转换成下面的 连续变量约束优化问题 m inˆ s . t. ( ) ( ) , , 1y t f X t t N 特别是,当 是 的线性函数时,即 ˆ ( , )fX 1ˆ ( , ) ( )miiif X X 上面的优化问题是
证书发放工作要点及流程
发放 通知 》 示例) 证书发放工作要点及流程 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 网络教育学院 公布学历电 子注册审核结果 图 3 《 毕业证书发放通知 》 示例 L o g o 西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 网络教育学院 证书发放工作要点及流程 公布学历电子注册审核结果 1 及时提供照片 2 及时核费 3 发放证书 4 L o g o 提供时间 每年春( 1月)季、秋( 7月)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 (辞海) 学校精神和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特色。 26 校训概念的三层涵义: 第一,校训应该是经过提炼的明确的词句,它是学校精神的灵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的积淀,代表着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同时它还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