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校文化建设思考内容摘要:

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 (辞海)  学校精神和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特色。 26  校训概念的三层涵义:  第一,校训应该是经过提炼的明确的词句,它是学校精神的灵魂,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的积淀,代表着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同时它还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因此, 校训具有鲜明特性。  第二,校训必须突出指导意义,意图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使之朝希望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因此, 校训具有指导性。  第三,校训必须是学校正式规定,即通过某种合法程序进行确立并公开宣布的。 因此, 校训具有权威性。 27 校 训  校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被时代的洪流所挟裹,也有时是因学校办学理念的调整而主动作出的改变。  北京大学 ——  “五四 ”后为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  民国时期一度改为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西南联大时期为 “刚毅坚卓 ”,  解放后改为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  北大百年校庆后,再次改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 28 校 训  哈佛大学 —— “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  深邃隽永,令人闻之肃然起敬,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力量,虽历经三百载,仍熠熠生辉。 这种重视传统与追求真理并重的管理理念,不但对哈佛人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性格的形成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树立哈佛非凡的世界现象更是起到了巨大的感召和推进力量。  中山大学 —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复旦大学 —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 清华大学 —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29 校 训  北京 101中学: 基础宽厚,富于创新,个性健康,全面发展  陕西三原南郊: “成才报国”  洛南中学: 责行天下 西安中学: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 西铁一中: 责任 荣誉  西工大附中:重德 博学 崇实 创新  师大附中:励志、笃学、慎行、创造  交大附中: 弘德、广识、励志、笃行  30 精神文化 — 校风 校 风 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 是占主导地位的 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 ,体现为一种独特的 心理环境, 一种 态度和趋向 ,稳定而具有导向性。 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 管理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 和职工的 工作作风。 31 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激励因素,它能激发学校的青春活力,促使师生员工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向上的力量。 还是一种特殊的 “精神航标 ”,它能激发并引导师生员工为完成学校的目标而朝一个方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保护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为集体做贡献的强大动力。 32 精神文化 — 标志与象征  历史古迹、文物(百年名校)  校歌、  校徽、  校旗、  学校 LOG  标志性建筑  标志性景观(地理、历史、传统文化、)  标志性人物(教师、学生、校友)  标志性活动 33 精神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 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 传统文化的反应  学校因素的影响 34 精神文化的要素  根植传统、立足现实、面向世界(未来)  尊重传统: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  平天下、诚信、勇敢、智慧、求真、友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立足现实 : 爱国、敬业、责任、团结、和谐、勤奋、 进取、活泼、快乐、创新、务实。  面向世界: 开放、多元、包容、合作、民主、文明。 制度文化 ——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36 制度文化  学校制度文化  即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  是一所学校渗透在 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 中的价值观念和风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执行各类制度的过程中折射出来的 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制度文化  制度文化反映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科学配置。  学校制度文化应该  是一种 柔性 与 刚性 并蕴的文化,  是一种 阶段稳定 与 适时变易 相结合的文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