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小学教育目标与内容内容摘要:
性发展的整合 对全面发展的常见误解 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对全面发展的常见误解 人的全面发展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而且还会阻碍人的个性和特长发展。 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全 面 发 展 完整发展 和谐发展 多方面发展 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 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动力 如何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二)理想目标对现实困境的超越 目前存在着迎合现实的惯性思维 从“迎合”现实到“超越”现实 从“迎合”现实到“超越”现实 如何超越现实。 形成超越的理性认识:深入分析“考试”、“应试”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生成超越的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在保证学生学业成就的基础上,需要落实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三)从外在目标到内在理念的转化 目标的两种存在形态 “内在理念”的确立 第二节 小学教育内容 小学教育内容概述 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 小学教育内容的研制策略 一、小学教育内容概述 小学教育内容的概念 小学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 (一)小学教育内容的概念 小学教育内容的界定 教育内容,指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世界观等文化总体”。 广义上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所有内容,狭义上特指学校教育内容。 相关概念辨析: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 指 “ 按照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基本材料 ” ,具体指 “ 课程所包含的具体事实、观点、原则和问题等 ”。 教材内容 是 “ 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 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 ”。 教学内容 指在一个课目、学期、单元或一节课、一次具体教学活动中,作为师生教学对象的具体知识、主体、事实、观念和原理等。 (二)小学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 小学教育内容是文化精华。第四章小学教育目标与内容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经济管理学院杨馨15087114750
( 3)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 4)可以促进政府运行机制转变 ( 5)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G2G、 G2B和 G2C并不是三个各自独立的应用模式,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 G G G G2G B B B B2B C C C C2C G2B G2C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 电子社区 电子政务应用模式示意图 B2C ( G2G) (G2B) (G2C)
第十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三)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 ( 1) 把握职能定位 • ( 2) 明确本质要求 • ( 3) 理顺相互关系 • ( 4) 加强制约监督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一)这是由我们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性质决定的。 • (二)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
第十一章就业运动一种认知信息加工的方法
抉择(职业抉择、路线抉择、目标抉择、行动措施) : •价值观激励我们工作 •兴趣表明我们喜欢哪种活动或更愿意做什么 •技能使我们能成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 •就业偏好(想要达到的教育水平、工资水平、就业前景、体力要求、工作条件等) : •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的偏好或偏见、与就业有关的家庭联系等) 考虑家庭方面的因素是必要的,但完全依赖于家庭成员来作出就业决定有可能使你无法成功地完成工作探索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