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班学习简报内容摘要:

有的知识体验,我将克和千克的教学放置与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亲身经历,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以此构建数学模型,在交流活动中进行解释与应用。 最后回到实际中,发展学生的经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促进智能、情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给学生实际的物品二分硬币和两袋盐去掂一掂、看一看再到想一想、思一思,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从而感受到 1克和 1000克到底有多重,再用秤去称称两袋盐让学生读出 1千克,从而导出进率 1千克 =1000克,给学生触摸数学的 “ 形 ” 从而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概念,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化。 学习 《 小学函数思想模型思想的教学策略 》 认识和体会 提交者: 智慧 关于函数思想:在小学阶段虽然没有出现“函数”这一概念,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无不渗透着函数的思想,可以这样说,凡是有“变化”的地方都蕴涵着函数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模型也是无处不在。 小学教材中,蕴涵函数思想的素材,数学模型无处不在。 如下面这道习题(三年级下册 81页 10题)这道题,面积都是 16平方厘米,长、宽变化了周长也在变化。 其中渗透函数思想,学生通过画几个长方形,感受着长、宽的变化与面积的关系。 通过填表,要学生找出图形的哪部分是长、哪部分是宽,面积是多少。 把图与表格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再计算出周长,从计算感受了长、宽变化与周长的关系。 这三量关系:长、宽、面积;长、宽、周长。 这些给了学生很多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感受。 对“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