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希山20xx1028内容摘要:

• 为引入压强概念做铺垫 • 引入压强概念 •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单位: Pa • 公式: P=F/S • 公式变形: F=PS S=F/P • 举例: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一个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为 *104Pa 听讲,记笔记 通过定义及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对压强的认识和感知 • 压强的计算 • 例 1:底面积为 A重 300N,放在面积为1m2的桌面上,请问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计算并回答出结果 用简单的例子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计算压强的方法,学会运用简单的公式进行计算,教师进行小结 • 例 2:用 6N的水平力将重 5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 100 cm2,则墙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 • 教师指导小结 计算并回答出结果 用例 2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压力和重力的区别,教师进行小结 • 例 3:图钉帽的面积为 1 cm2,图钉尖的面积为,用手把图钉按进墙壁时,手对钉帽的压力是50N,那么: • ( 1) 手对图钉的压强是多少。 • ( 2) 图钉对墙的压强是多少。 计算并回答结果 用例 3这个例子解决力的传递以及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剔除学生的压力越大压强就越大的错误认识 •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三个例题可以看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在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越大。 一定要有前提条件 • 提问:如果要增大(减小)压强,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听讲并做好笔记 • 回答问题 巩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并为下面知识做好铺垫 •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思考:一本物理课本,怎样放置压强最大。 • 能否举出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 (小组讨论) •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生活常识加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举出的例子都很好,但为什么能够起到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作用呢。 我们可以从公式上来推导: P=F/S • F相同时, S越小, P越大 • S相同时, F越大, P越大 • 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 • 增大压强:磨刀、斧头劈柴、用针缝衣服 • 减小压强:火车铁轨、图钉、坦克履带、滑雪板、背书包等 • 听讲 通过公式推导及生活实例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 课堂小结 略 •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六:教学反思: • 通过这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对压强有了基本的理解,尤其是三个例题各有侧重点,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学生整体效果较好,但是课堂容量较大,课堂时间比较紧张,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较少。 抚松八中 孙希山 实验: 结论: 问题: 猜想: 观察与思考 1654年 5月 8日,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发明抽气机的奥托 格里克,把两个直径 35. 5 cm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 (每队各八匹马 )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如图所示.当这 16匹马竭尽全力终于把两个半球拉开时,竟然像放炮一样发出了巨大的响声.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 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 倒置过来,纸片不会掉 为什么。 大气为什么会有压强呢。 —— 即产生大气压强的原因是什么。 你考虑到这个原因的思路是如何形成的。 请举一些生活中直接利用大气压的例子。 结论: 空气受到 重力 的作用,而且能够 流动 ,因而空气内部向 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 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 气对吸盘的压力。 再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接 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 大气压强的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 • I:\物理 \FLASH\214托里拆力与活塞式抽水机 .swf●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 (1608— 1647) 托里拆利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他的一位老师是伽利略的学生。 有一次这位老师把托里拆利的一篇力学论文拿给伽利略看,伽利略看后非常欣赏托里拆利的卓越见解,邀请托里拆利作自己的助手。 在伽利略生命的最后 3个月中,虽已双目失明,但仍未放弃科学工作。 托里拆利担任了伽利略口述的笔记者,成了伽利略的最后一位学生。 结论 • 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 • 银面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 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也就是大气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