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结构研究内容摘要:

受。 ( 3)控制冲动行为以及按照既定目标行为的能力。 ( 4)根据个体的目标和情境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来调整期望情绪反应的能力。 情绪调节结构中的全部或任何一种成分的缺乏都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困难,进而出现情绪失调。 研究目的 Salovey提出了 元情绪( metaemotion)结构模型, 元情绪概念是基于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而提出的,指个体对情绪的理解、监控、评价以及对调节过程的反思与监控,并初步提出了元情绪的结构模型,而元即对情绪的反思与调节。 后来Gohm做了进一步的工作,从情绪调节个体差异的角度提出元情绪的 三个维度: ( 1)情绪清晰度( clarity)。 指个体区分和描述特定情绪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意识到情绪的好或坏。 ( 2)情绪注意( attention)。 指个体对情绪给予注意和重视的倾向性。 ( 3)情绪强度( intensity)。 即个体体验到典型情绪的广度,它与唤醒度,生理或神经的表现相联系。 研究目的 研究假设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学生情绪调节是一个动态过程。 一个完整情绪调节过程主要的结构包括: 情绪意识与体验,情绪认知与接受,情绪控制,情绪调控策略运用。 对这四个结构来说,有各自相应的操作性定义: 情绪意识与体验 ,是指个体可以意识并注意到情绪的发生,并能够清晰体验到情绪感受的能力情绪的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等; 情绪认知与理解 ,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情绪何时发生,情绪的类型(积极或消极),能够理解、评价、定向情绪; 情绪控制 ,是指个体对于情绪强度的减弱、增强或保持,对情绪范围,稳定性及恢复力等的监控和控制; 情绪调控策略运用 ,是指按照一定目的,使用来自各种调节策略(包括内在和外部环境)对情绪进行选择、重评,表达,修改,排除,转化等对情绪施加进一步影响,从而改变行为,以达到目的或适应内外环境。 我们的研究主要从这四个维度出发,探讨情绪调节的结构,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而验证假设。 研究方法 被试与分组 开放式问卷被试: 将问卷发放给来自大连市十所大学的一至四年级学生 600人,男女比例相同。 初测被试: 从辽宁师范教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政治学院中随机抽取 180人,包含一至四个年级,男女比例相当。 正式测试: 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数学学院、管理学院随机抽取 120人,包含一至四个年级,男女比例相当。 初测和正测都利用 MSCEIT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对被试进行同质性检验 (如有特殊情绪方面极其不稳定或异常的,重新抽取),保证被试在情绪智力水平上保持一致。 研究方法 具体方法:采用问卷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材料器材:自己编制的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 —— 《 大学生情绪调节结构问卷 》 研究方法 步骤与进度 : 问卷的编制:先编制开放式问卷,让被试尽可能写出在生活中进行情绪调节的事例或说听说和看到的别人调节情绪的方式,表现和情境。 同时对部分被试进行随机访谈,做初步了解。 收回问卷和访谈材料后,对资料和信息进行编码和经验分析,并与所查阅以往的理论建构的文献资料相结合,编制出一份包括 40个题目的 “ 大学生情绪结构调节问卷 ”。 初测,给被试发放含 40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