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音一第二期内容摘要:

(西大附中张敏茜) 华侨实验高中黄湛第一次作业: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在 《 鉴赏 》 课上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 培养音乐的耳朵。 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需要注意几点: ( 1) 在上好一节鉴赏课前, 首先要把这节课所要听的音乐作品反反覆覆 地欣赏,做到把自己感动了。 正如李存老师所说的: “只有先感动自己才 能再感动别人”,然后把音乐中的旋律走向, 速度、 力度及感情的变化都 尽量分析到位,在某些环节中怎样讲学生才会更容易体验出来。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课前的认真备课。 ( 2) 音乐的创作背景对学生的鉴赏是很有帮助的,让学生了解这 部音乐作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它要给我们述说什么样的故事,表现什么样的感情。 但这些内容只能用几分钟讲述,只要能和音乐所要表现的贴近就足够了 , 千万不要脱离音乐的本体,把它上成 一节地理课或历史课。 我永远坚信一句话:“在所有课程中,音乐 课的老师说 话是最少,不然学生就会觉得你很啰嗦,一节课学生没听什么音乐就被你的说话浪费掉很多时间。 ( 3) 过去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老师总会先给学生听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就提问:“大家听完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 ” 而部分学生则回答是“ 没感觉 ”,另一部分学生索性选择了沉 默,这种先听后提问的方式使得老师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这时也只能自己把答案 告诉学生,而这种笼统的提问使得上课毫无意义。 那我们为何不把这种方式反过来 根据内容里的需要设置各种问题,在欣赏音乐前就提问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聆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在 《 鉴赏 》 课上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培养音乐的耳朵。 听音乐,比如:在小提琴协奏曲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中,梁山伯和祝英台自从他们相识之后的学习生涯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就给他们播放音乐,当学生听到小提琴奏出轻快活泼的旋律就知道了他们的学习生涯是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 这部作品中,有些乐器都可以代表着某些人物,比如可以把小提琴比作祝英台;中提琴比作梁山伯;低音提琴组奏出的声音就像黑暗的封建礼教等等,当学生听到这些乐器演奏的时候通过音乐速度快慢、强弱的变化就能够联想到各种故事情节。 ( 4) 舞蹈及动作的表演是音乐的肢体语言,通过各种动作就能够表现音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