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範大学课程与教法研究所内容摘要:
文素養,在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好的 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19 於是把 認讀及理解能力訓練的重點放在小學階段完成,而在初中階段強調賞析 兩套教科書都特別強調人文性的訓練 ;對於閱讀能力訓練的要求, 人教本主要提出整體感悟的能力要求,江蘇本就完全取消閱讀能力訓練的要求 20 這種處理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除上文所說不合語文科的性質外,也未能做好文道合一,因文悟道的工作 課標基本仍提出「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21 在體例上,兩套教科書都 沒有預習 一項,認讀與理解能力未能確保在預習時運用出來,通讀課文就難有基礎了。 這樣就直接進入賞析的練習,教學的成效難有保証。 22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 的語文教學也有不足,當時的教科書雖然過於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而 忽視它的思想性 ,但以 能力訓練序列為編選體系,是一個重大突破。 現行的教科書忽略了這點而過於強調道的內容。 23 賞析 是語文高層次的閱讀能力,沒有認讀、理解等閱讀的基礎能力,又如何能產生感悟賞析能力呢 課改強調培養學生的素養與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三者同樣重要。 培養學生的素養是人文性的問題,我們可以在各科學習中加強; 自學及終身學習是全面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問題 ,這是語文科的主要任務。 24 25 26 27 28。华东师範大学课程与教法研究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