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内容摘要:
控制电路故障; 检查修理控制线路元件 过载 检查原因 故障之六 : 制冷能力不足 检查油泵、油路,提高油量 喷油量不足; 滑阀不在正确位置; 检查指示器指针位置 吸汽阻力过大; 清洗吸汽过滤器 机器磨损间隙过大; 调整或更换部件 能量调节装置故障 检修 故障之七 : 能量调节机构不动作或不灵 检修四通阀和控制回路 四通阀不通,控制回路故障 油管路或接头不通 检修吹洗 油活塞间隙过大 检修更换 滑阀或油活塞卡住 拆卸检修 指示器故障 检修 油压不高 调整油压 故障之八 : 排汽温度或油温过高 油冷却器传热效果不佳; 吸入过热气体; 喷油量不足 清除污垢,降低水温,增加 水量 压缩比过大; 降低压缩比或减少负荷 提高蒸发系统液位 提高油压或检查原因 吸入气体过热; 压缩比过高; 油冷却器传热效果差 降低吸汽温度 机体摩擦部分发热; 迅速停机检查 降低排汽压力或负 清洗油冷却器 故障之九 : 压缩机机体温度高 故障之十 : 耗油量大 一次油分离器中油过 二次油分离器有回油 检查回油通路 放油至规定油 调整油压调节阀; 调整喷油阀,限制喷油量; 检查油冷却器,提高冷却能力; 油压调节阀调节不当; 喷油过大; 油量过大或过小; 故障之十一 : 油压不高 检修或更换油泵 检查吹洗油滤器及管路 加油或换油 转子磨损,油泵效率降低; 油路不畅通 (精滤器堵塞 ); 油量不足或油质不良 检查更换‘ 0’形环 内部泄漏; 故障之十二 : 油面上升 制冷剂溶于油内 进入液体制冷剂 降低蒸发系统液位 继续运转提高油温 装配不良造成偏磨振动 ‘0’形密封环变形腐蚀 密封接触面不平 拆卸检查调整 磨损 停机检查 检修或更换 检查更换 故障之十三 : 压缩机及油泵油封漏油 故障之十四 : 停车时压缩机反转不停 吸入止回阀卡住 , 未关闭 吸入止回阀弹簧弹性不足 检查、更换 检修 喘振 制冷量太小 电动机超负荷 机器振动大 蒸发压力 冷凝压力 常 见 故 障 蒸发压力过低 发生原因 排除方法 ▪ 制冷剂不足 ; ▪ 制冷量负荷减小; ▪ 制冷机中含有油类 和杂质 ; ▪ 浮球阀开度太小 ; ▪ 制冷剂中有水漏入 或铜管内壁有污垢; ▪ 水路中有空气; ▪ 增添制冷剂 ; ▪ 关小能量调节叶片 风门,或停机; ▪ 将制冷剂再生提纯 或调换制冷机; ▪ 调整浮球阀开度; ▪ 停机检修或清除污垢; ▪ 打开端盖上的放气 阀,排除空气 蒸发压力过高 发生原因 ▪ 制冷量负荷增大; ▪ 浮球阀开度太大, 液封没有形成 排除方法 ▪ 将能量调节叶片风门 开足; ▪ 调整浮球阀开度 冷凝压力过高 排除水管中的杂物或开大水阀,增大供水量 检查冷却塔工作情况,有故障,进行修理 定期清除传热面的污垢 冷却水供水量不足 进水温度过高 冷凝器传热面积污脏 检查浮球阀有否故障,有故障应进行修理 打开水室检查,发现短路处应修复 对制冷剂进行提纯或调换制冷剂 浮球未打开或开启过小,使冷凝器中积液 水室流板短路 制冷剂中含有杂质 启动抽气回收装置,将不凝性气体排出机组 系统中有不凝性气体 冷凝压力过低 浮球阀液封没有形成 冷却水量过多 调节冷却水量 检修浮球阀 喘振 蒸发压力过低 能量调节的导向叶关得过小 电频率太低 提高蒸发压力 冷凝压力过高 降低冷凝压力 能量调节不处于喘振区 迅速停机 电动机超负荷 制冷机负荷太大 压缩机吸入气体带液 降低蒸发器液面 关小能量调节导叶片的开度 制冷量太小 ▪ 冷凝压力过高 ; ▪ 蒸发压力过低 ; ▪ 制冷剂含油量太多,质量不好 ▪ 降低冷凝压力 ; ▪ 提高蒸发压力 ; ▪ 对制冷剂进行提纯或更换 机器振动大 重新调整联轴器 联轴器不同心 轴承磨损 调换轴承 水管内水力冲击 调整水流量 防振垫不良 调换防振垫 压缩机、电动机内某零件出故障 查清机内振动原因、进行修复 冷媒水系统 故障现象 ▪ 放气阀损坏,水管内形成气囊 ▪ 表冷器水量分配不均匀 ▪脏堵和腐蚀 ▪更换放气阀 ▪用阀门调节阻力,使各支路阻力平衡 ▪宜采用过滤后的水并加防腐剂 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 ▪ 放气阀损坏,水管内形成气囊 ▪ 表冷器水量分配不均匀 ▪脏堵和腐蚀 ▪更换放气阀 ▪用阀门调节阻力,使各支路阻力平衡 ▪宜采用过滤后的水并加防腐剂 冷却水系统 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 产生泄漏和滴水 水系统阀件 处理方法 修理、更换泄漏或损坏的阀件 配水不均匀 冷水温度 过高 水量散失过多 变速箱出现异常噪音 主轴和联轴器振动。制冷与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