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新概念内容摘要:

⑵ 形式丰富的交互 ⑶ 丰富的数字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⑷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协作学习 ⑴ 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零距离 • 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 – 空间 • 传统教育:受限制(如学校围墙等) • 电化教育:部分受限(打破了学校围墙,但仍受国界限制) • 网络教育:零距离(任何位置,打破了国家、学校的限制) – 时间 • 传统教育:受限制(教师上下班、学生课内外等) • 电化教育:部分受限(播放时间,录音录像可打破此限制) • 网络教育:零距离(任何时间) – 内容 • 传统教育:受限制(如学校围墙、图书馆、实验室、经费等) • 电化教育:部分受限(节目制作与翻译,录音带与录像带等) • 网络教育:全球资源共享 ⑴ 真正实现教与学的零距离(续) • 教生与生生之间 – 空间 • 传统教育:受限制(如学校、教室、图书馆与实验室内外等) • 电化教育:受限制(单向传输,面授交流时间十分有限制) • 网络教育:零距离(任何位置,打破了国家、学校的限制) – 时间 • 传统教育:受限制(课堂、实验室内外等) • 电化教育:受限制(面授时间十分有限) • 网络教育:零距离(同步与异步交互) – 心理 • 传统教育:受限制(教师和学生的社会性产生的距离) • 电化教育:受限制(缺乏交流带来的距离) • 网络教育:零距离(去社会性消除距离) ⑵ 形式丰富的交互 • 资源的交互性 – 传统教育: • 传统媒体不具有交互性 • 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弥补交互的不足 – 电化教育: • 单向的模拟通信不具有交互性, • 可以通过双向模拟通信,但费用高而不具有普适性 – 网络教育: • 网页的交互性(超文本与超媒体链接,搜索引擎,表单、脚本语言程序、动态网页等) • 交互媒体(可控音频与视频、交互动画等) ⑵ 形式丰富的交互(续) • 教师、专家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 传统教育: • 同步(课堂、质疑、答疑等) • 异步(作业等) – 电化教育: • 同步(面授) • 异步(电话、信函) – 网络教育: • 同步(各种键盘对话与讨论: BBS、 ICQ等) • 异步(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列表、专题新闻组、 BBS专题板区、 Web论坛、评估与调查等) ⑶ 丰富的数字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 丰富的数字多媒体 – 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全景图、三维动画 – 流式媒体 • 虚拟现实 – 由数字多媒体实现 ⑷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协作学习 • 全球范围的资源共享 – 自主学习环境 – 丰富多彩的扩展学习资源 – 实时教学评估与调查 • 全球范围的协作学习 – 由各种网络专题组实现 (部分)及其应用实践 ⑴ 网络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⑵ 网络教育建设重点应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⑶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开发网络课件和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 ⑷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⑸ 在网络教育中实施科技人文教育 ⑹ 在网络教育中进行动态教学评估 ⑺ 我们应如何通过网络公布学生成绩 ⑻ 其他 ⑴ 网络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 网络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 目前实实在在的实践还不充分 , 经验还不多 • 网络学校存在的部分问题 – 重市场规律 , 轻教育规律 – 缺乏校本网络课程实践和研究的基础 – 缺乏教师与主持人 – 有关教师缺乏因特网信息服务与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 – 缺乏对网络教育优势的分析 – 套用传统教育和电化教育的做法 , 而不是发挥其优势 ⑵ 网络教育建设重点应是教学资源的建设 •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 教育与教学的信息化 – 网络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的建设 • 北师大网络课程建设基地 ( 中心 ) 构思 • 网络资源建设的具体任务 – 参阅 《 Inter网络及其应用 》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⑶ 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开发网络课件和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 • 以实例说明问题 – 体育系与中文系本科生实例 – 重庆大学两位年轻英语老师的实例 – 第三军医大学的实例 – 其他 • 方法与技巧 – 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开发 – 非专业人员进行二次开发 ⑷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 “ 零距离 ” 的优势 – 师生心理的零距离与心灵的交流 ( 举例说明 ) – 努力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 ( 科技人文教育 ) • 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交互优势 – 教师质疑 ( 比较深入的问题 ) – 教师答疑 – 问题讨论 – 信息交流 – 学生建议与教师反馈 ⑹ 在网络教育中进行动态教学评估 • 本学期: – 课前学生基础调研 – 学生学习态度调研 – 学生自我感觉调研 – 教师教学情况调查 • 学生情况调研 – 初始 、 期中 、 期末学生情况 • 期末课程评估 – 关于课程 – 关于大课 – 关于上机 – 关于教师 – 关于学生 – 教学站点 – 综合情况 ⑺ 在网络教育中实施科技人文教育(如何解决几个可能是 “ 国民性 ” 的问题。 ) • ① 协作精神 • ② 规则意识 • ③ 诚信美德 • ④ 认真精神 • ⑤ 创新精神 ① 协作精神 •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 , 两个中国人就变成了两条虫。 • 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在工人阶级队伍中自发产生 ,协作学习的精神不可能在中国学生中自发产生 ,需要教师去引导和培养 – 需要从小抓起 – 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 ( 14亿条龙还是虫。 ) • 因特网的专题组信息服务提供了引导和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最好平台 • 我们的实践 ( 专题组和各类网络论坛 ) ② 规则意识 • 我国参加 WTO表明了要遵守其规则 , 这是一个具有多重历史意义的行为 – 规则还是关系 、 人情 – 法治还是人治 • 我们有责任对学生灌输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 也需要从小抓起 – 也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 • 教育教学信息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 我们的实践 ( 建立帐户 、 设置参数 、 作业要求等 ) ③ 诚信美德 • 中华民族一向以诚实为本 , 但近年来 “ 假 ” 字到处泛滥:假话 、 假文凭 、 假产品等 – 出勤代签 、 选票做假 、 作业抄袭 、 考试作弊等屡禁不止 – 呼唤找回 “ 爱 ” 字的 “ 心 ” • 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找回诚信的民族精神 – 也需要从小抓起 – 也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 • 教育教学信息化后 , 学生更容易做假 , 但也有利于教师发现上述行为 • 我们的实践 ( 采取措施 , 加强作业检查 , 加强教育等 ) ④ 认真精神 • 毛泽东同志讲: “ 世界上怕就怕 ‘ 认真 ’ 二字 ,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 现在许多学生:浮躁 、 缺乏多一点的认真精神 – 以书写英文名字为例说明 • 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认真精神 – 也需要从小抓起 – 也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 • 教育教学信息化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认真精神 • 我们的实践 ( 从每件小事抓起 ) ⑤ 创新精神 • 东西方教育的差异 – 作业还是任务 、 课题 – 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与份量 – 千篇一律 ( 范文 、 标准答案 ) 还是承认与允许差异( 发挥个性与挖掘潜力 ) – 老师是神还是人 – 其他 • 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也需要从小抓起 – 也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 • 教育教学信息化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我们的实践 ( 鼓励学生发现 、 指出与纠正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的不足与错误 , 教师要勇于承认教学中的错误;鼓励学生不满足课程教学内容 , 自觉探讨老师未讲授的内容。 ) ⑺ 我们应如何通过网络公布学生成绩 • 中美两国公布学生成绩方法的差别 – 中国老师的做法 – 美国老师的做法 – 中国教育专家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我们的实践 ⑻ 其他 • 科技人文与学生人格素质的关注与培养 ( 难于用传统考试评价 ) – 基本素质: 文明做人 、 守时与诚信 、 学习自觉性 、 习惯与能力 、 对困难的态度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认真精神与规则意识 、 协作精神与乐于助人 • 创新与创业的能力与精神 • 为人师表和老师的人格魅力 – 教育信息化需要教师更多时间精力的投入 , 对教师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 , 给学生必要的鼓励与帮助 • 平时作业与考试的关系 • 网络安全问题 • …… 3.《 Inter网络及其应用 》 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简介 ⑴ 指导思想 ⑵ 研究目标 ⑶ 研究任务 ⑷ 系统结构与内容 ⑸ 关键技术 ⑴ 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教育 – 鼓励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 – 鼓励学生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 • 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开展以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 引导和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和协作学习的精神 • 创业教育 – 应用而非应试教育 – 培养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与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本领 ⑵ 研究目标 • 本系统的研究目标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 – 理论研究目标 :努力发挥国内高校校园网的潜力,利用网络来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实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无缝敷合,探索如何在因特网上实施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创新、有特色的课程教学; – 实践研究目标 :将因特网上现有的发展较完善并且适合我国高校校园网的各类信息服务全方位的引入高校课程的辅助教学与管理中 , 为未来网络教学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做一些基础的课程案例教学研究和探索工作。 ⑶ 研究任务 • 以 Web浏览器为依托,将因特网适合我国高校校园网的各类应用信息服务全方位的引入高校课程的辅助教学与管理中,构建面向学生的自主与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提供生生交互与师生交互平台,扩展学习的网络资源以及面向教师的教学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和实用的教学支持系统。 • 网站由主讲教师作为主持人,体现教师的个性与魅力,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激励与帮助作用,突出应用而非应试教育。 ⑷ 系统结构与内容(演示) • ① 左栏 • ② 中栏 • ③ 右栏 ① 左栏 • 搜索引擎 •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 选课须知 、 教学进度 、 上课信息 、 上机信息 、 作业期限 、 考试安排 • 系统简介 :背景情况 、 系统说明 、 获奖证书 • 主讲教师 :个人简况 、 开课情况 、 相关论著 、 录像片断 、 个人主页 • 辅导教师 :辅导老师 • 致初学者 :教师寄语 、 学长寄语 、 初学指南 、 设置密码 • 注册用户 : 2020级文科研究生 、 京师科技学院 • 相关链接 :旧 pcc服务器 、 pub服务器 、 京师科技学院 • 公共服务 :专题新闻组 、 电子函递名单 • 共享信息 :学生大家谈 、 学生优秀主页 、 历届学生作业 ② 中栏 • 课程内容 – 分类介绍 各章目标 、 各章重点 、 各章难点 、 学习方法 、 参考书籍 – 基本内容 基本知识 、 基本操作 、 应用案例 、 应用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