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效的交流贾汪区教师发展中心程新展内容摘要:
—— 小组交流 —— 全班反馈”的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不过, 也有学员提出质疑: 学生交流的似乎很热闹,老师理解了各个学生的发言,问题是学生之间是否相互也都听懂了呢。 热烈的赞扬突然陷入了平静 …… • 于是,我们马上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 • 结果出乎意料: 8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自己的口算办法,而不明白其他同学的;在对“ 4718=”的测试中仅有 12%的学生会用两种或三种口算方法。 • 困惑、疑问再一次流露在学员们的脸上。 通过仔细观看课堂录像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也没有用归类来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 • 大家觉得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 • 看来“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 • 刘琳老师也觉得很有必要借班再上一次,对什么是“交流”作出改进。 本人的评论 这次讨论所达成的共识中,课堂交流不但被视为对思维结果的外显表达,更被视为对不同的思维过程的表达。 让学生表达不同算法的思考过程、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实际上就是承认了学习是一个群体中互动的经验过程;对不同的算法做出比较、判断和优化,也即把学习视为一个具有 “ 社会协商 ”性质的主动建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 “ 交流 ” 的实质与当前人们对学习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次授课 :“听懂他的意思了吗。 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 • 学生在春游情境图下生成的算式还是“ 7619” • 生 1:我是这样算的: 7610=66, 669=57。 所以 7619=57。 • 师: 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谁能解释一下。 • 生 2:他的意思是先把 19分成 10和 9,先 76减 10等于 66, 66再减 9等于 57。 所以 76减 19等于 57。 • 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 (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 生 3:我的办法与他的差不多,我也是把 19分成 10和 9的,不过我是先减 9,再减 10的,答案也是 57。 • 师:你们的方法相同,只是先减哪一个数的次序不同。 还有与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 生 4:我是这样算的: 7620=56, 56+1=57。 所以 7619=57。 • 师:谁听懂了。 能不能解释呢。 • 生 5:他把减数 19看成 20,先 76减 20,因为多减了 1,所以要再加 1。 • 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 能不能提提自己的疑问。 • 生 6:明明是减法,为什么要加 1。 •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 …… •。什么是有效的交流贾汪区教师发展中心程新展
相关推荐
hich. who. Whose 和where .when. how. why)引导You may ask Tom where he is going. 宾语从句用陈述句语序 I want to know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般过去时,宾语从句则使用相应的过去时态。 I heard you had a bad cold. 引导词 语序 时态 宾语从句
( 2 ) 东.望武昌 ( 名词作状语 , 向东 ) ( 3 ) 方其破荆州 , 下.江陵 ( 名词用作动词 , 攻占 ) ( 4 ) 顺流而 东.也 ( 名词用作动词 , 东下 ) ( 5 ) 况吾与子渔 樵.于江渚之上 ( 名词用作动词 , 砍柴 ) ( 6 ) 侣.鱼虾而 友.麋鹿 ( 名词的意动用法 , 以 „„ 为伴侣 ,以 „„ 为朋友 ) ( 7 ) 舞.幽壑之潜蛟 (
③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 夜出发。 小赵说 “ 我 ” 像个 “ 瘦猴子 ” ,说明 “ 我 ” 身体怎么样 ?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 我 ”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 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 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哪四层呢。 ( 1) 我
社交场合的人际传播 • 社交场合是指工作之余交往应酬的场合,通俗地讲就是 人们下班后跟朋友、跟熟人在一起交际应酬的时间,比 如宴会、舞会、音乐会、聚会、拜访,这是典型的社交。 • 下面分别介绍在这些不同的社交场合里,人际传播呈现 的不同特点以及必须注意的方面。 宴会 • 宴会,通常是指以用餐为形式的社交聚会。 • 首先,要注意在宴会上的言谈,尤其是在餐桌上时。 • 其次,用餐的动作一定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