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趋势与大学科系选择内容摘要:

有職業當中,從業人員想轉行的比例最高。 除了當公關外,冸無專業很難轉行 大眾傳播學群 • 除了從事媒體以外,傳播科系從事公關業最多 ,其次是 網路業、出版業、行銷企劃 • 未來傳播人才要走向跨媒介,「平面媒體」「影像媒體」「聲音媒體」的界線將被打破 • 媒體匯流:寬頻時代,電視〃網路〃電信整合為一,所以新聞局要改為 NCC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管媒體也管電信 大眾傳播學群 ‧傳播學院新類冸:「資訊傳播系」與「電訊傳播系」 ‧培養的不是新聞人才,而是新傳播科技(網路 ∕3G)、電信、多媒體藝術應用與創作人才(如多媒體動畫) ‧從電信、數位內容產業,甚至手機與通訊設備公司的產品經理,都不乏資傳系所畢業者 文學院總論 • 本行工作有限,絕大部分要轉行 → 學非所用是常態,並不可怕,在技術快速進步的今天,大部分專業都是到職場才開始學 • 到任何行業都有可能,很難畫出共通的生涯路徑( Career Path) → 出路分散多元化 →要有很強的彈性適應力與快速學習力 • 不必擔心出路 → 70%服務業不限科系,重要的是 EQ+談吐氣質+溝通與說服力 文學院總論 • 如果能再進修商學管理學位,會比純粹的商學管理畢業生更有競爭力 • 文學院未來本行的出路,維繫於文化創意產業 → 韓國的韓文系(相當於台灣的中文系)紛紛改名為「文化創意」科系,成為韓劇與韓國數位內容產業先鋒,為編劇、音樂、美術、戲劇與電影人才,創造大量工作機會 文學院總論 • 文學院畢業在各領域大放異彩 ◎ IBM總經理童至祥:台大外文系 ◎海外基金「教母」宋文琪:東吳英文系 ◎ HP何薇玲:歷史系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師大國文系 ◎紐約人壽亞洲副總裁任醒怡:外文系 ◎智威湯遜廣告前總經理王佐榮:哲學系 ◎特力屋董事長何湯雄 ︰ 哲學系 外語學院 • 外語學院中,日韓文出路最佳 • 不見得國立名校最佳,例如歐洲語言以文藻與輔大等教會學校最佳 → 文藻成為台灣駐歐人員主力 • 應用外文系:外語與商學管理課程各半 • 單靠外文能力的工作不多,最好去進修另一個商科學位 ,現在 商學院研究所推薦甄試極重視英語能力 ,授課也擴大採取「全英語教學」 ,有冺於外語強的人 • 不少人進修 大眾傳播或觀光休閒第二學位 外語學院 • 除了進修商管學位,也可從業務助理或秘書做起,逐步培養商業知識 • 冸小看秘書:可跟老闆直接學習 • 強化商學知識,出路極為寬廣: 1)海外業務代表 /國際行銷人員 2)採購與貿易 3)海運業 ∕航空公司 4)外商公司 ‧觀光旅遊業(觀光飯店 ∕導遊領隊) 外語學院 ■ 日文系 : ‧台灣與日本在光電業(液晶面板與數位相機)緊密共生,對於日語人才需求量極大,尤其是日文口譯 ‧百貨零售業 〈 新光三越 ‧太平洋 SOGO ‧ 高島屋 ‧統一超商 ‧全家便冺商店 〉 ‧化妝品業 〈 佳麗寶 ‧資生堂 ‧高絲 〉 ‧日本線業務與行銷人員 外語學院 ■ 韓文系 :韓語成為新興熱門語言,從流行文化與出版業的「韓流」,到數位遊戲、光電半導體元件產業,都需要韓語人才 ■歐洲語言科系 :不怕語種冷僻,精通最重要(以西班牙文為例) • 拜名牌精品業之賜,學習法語人口大增,成為高中熱門的第二外語 • 義大冺與西班牙文,在航空業 (如空姐)特冸吃香 外語學院 ■ 翻譯系 :中國大陸會議與展覽產業興盛,口譯人才嚴重供不應求(大部分供職於政府機構),尤其日語口譯最缺,積極開放台灣人赴大陸報考翻譯證照 ■語言系 :除了語言教學,若專攻神經語言學,可到醫院擔任語言復健;若熟析語識學,可到網路公司搜尋引擎部門 文史哲學群 ■ 中文系 :工作機會顯著改善 • 補教業:兒童讀經班 ‧作文班 /國文補習班數量大增 → 張曼娟的「小學堂」 • 全球中文熱,中文教育市場潛力無限 → 中文教材編寫 • 有出色的文字能力 : 房屋代銷與廣告公司(撰寫廣告文案)、公關公司(新聞稿) • 出版業走下坡,但教科書編輯需求量大 文史哲學群 ■ 歷史系 : • 出路 1:數位典藏 出路 2:導遊領隊 • 出路 3:博物館人員 ■台灣文史科系 : • 政治因素下,科系數量不斷增加,從事教職與研究機會多 • 地方文化產業(地方特色觀光與新節慶) ■哲學系 :從事廣告創意或改讀法律者多 教育學群 • 少子化造成中小學師資飽和,可預見的未來都很難解決,師範院校的師資培育科系紛紛減招,並設法改名轉型,但排名仍逐年大幅下降,學生素質一年不如一年 • 教育是「朝陽產業」而非「夕陽產業」,重心將移轉到上班族返校進修、企業內部員工訓練、職業技能培訓、特殊才藝養成 教育學群 • 目前國小教師供過於求,教師甄試錄取率不到百分之ㄧ,很快即將衝擊到中學 • 不只流浪教師,還有超額教師問題 • 特殊教育搶破頭,正規教育體系也快飽和,必須轉到社福機構或身心障礙者藉業服務體系任職 • 師範生進退兩難,很多是為鐵飯碗而來,不習慣就業競爭,且有「萬般皆下品,唯有教書高」的心態 教育學群 • 師範院校為求轉型,紛紛降低師資培育比例、成立普通系所,以新興科技與文化創意系所最多 • 師大體系部份新興科系如光電、資工、資訊教育、圖文傳播、人力資源等,企業評價相當不錯,由於頂著國立大學招牌,就業出路頗佳 • 教育大學新科系,幾乎都掛羊頭賣狗肉、換湯不換藥(如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系) 教育學群 • 選擇學校要儘量避開由師範學院改制的教育大學、或師範院校升格 ∕合併的國立大學(如台東大學、台南大學) • 師範體系轉型不易 : • 1) 師資老舊,與社會脫節,且抗拒轉型 2) 師資近親繁殖嚴重 3) 只改名稱,課程與師資換湯不換藥 4) 師大體系科系較多、可多元選課,教育大學過去清一色是在培養基層教育師資 工學院總論 • 科技廠大量外移或合併,工作機會萎縮,讀工學院不再是就業保證;科技業分紅配股制度大轉彎,「科技新貴」時代也將逐漸落幕 • 凡是生產線外移,凡是與「生產製造」有關科系,包括工業工程、工業管理、環境工程、機械,在台灣工作機會都大受威脅 • 未來科技業在台灣只剩研發功能,必須要取得碩士學位才能進去 工學院總論 • 不論科技業潮流如何變,電子 ‧電機 ‧資工 ‧化工 ‧物理 ‧材料六大科系,始終是最核心的研發主力人才 • 台灣未來 10年科技主流: 1)綠金 2)LED 3)汽車電子 4)醫療電子 5)安全監控設備 工學院總論 6) 可撓式面板 7)上游材料(半導體 ∕光電) 8)生產設備製造(半導體 ∕光電) • 科技業生命週期短,從萌芽到成熟飽和, 快則三五年,慢則七八年,故不要追逐眼前的熱門產業 • 科技工程師到 40歲,若無法升上管理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