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重要会议和世界史上国际组织:内容摘要:

1)背景:帝国主义在 东亚、太平洋地区 的矛盾十分尖锐, 日美 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 ( 2)时间: 1921— 1922年。 • ( 3)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 • ( 4)操纵国:美、英、日。 • ( 5)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 ( 6)结果:签订《 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和约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 ( 7)《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原则。 主要问题是中国问题。 • ( 8) 评价: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东亚、太平洋 统治的新秩序;形成华盛顿体系。 • • ( 9)对中国的影响:①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②打破了一战时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便利。 ③中国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收回了山东主权。 • 慕尼黑会议 • 1)时间: 1938年 9月。 • ( 2)参加者: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英国张伯伦、法国达拉第。 • ( 3)目的:英、法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求得一时太平。 • ( 4)内容及成果:会议签订 《 慕尼黑协定 》(全称为 《 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 》 ):规定 捷克斯洛伐克 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 ( 5)实质: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 绥靖政策 达到了顶峰。 • 6)后果:慕尼黑阴谋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不久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加速了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 此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苏德间签订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使德国消除了发动战争的后顾之忧,在客观上 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同时也 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早日形成。 雅尔塔会议 • 1)时间: 1945年 2月。 • ( 2)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 ( 3)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安排战后世界一系列政治与安全问题。 • ( 4)与会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 • ( 5)内容: ① 打败德国后对其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③成立 联合国。 • ( 6)评价:①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 加速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 ②带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二战后美苏重新瓜分世界,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 丘吉尔曾说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 俄国熊 ,另一边是巨大的 北美野牛 ,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