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若干问题内容摘要:

征 住在孟买或上海公寓里的受过教育的印度或中国中产阶级人士,在预期寿命、舒适度、闲暇或文化方面不可能比英国或美国中低阶层公寓居住者差多少。 如果他们有什么劣势之处,也就是在购买制成品,特别是购买汽车的能力方面。 —— 艾里斯 《 转折点 》 ( 1998) 上海与中等发展水平地区的比较 香港( 1999):人均 GDP22090( 20),人文发展指数 0900(24) 新加坡( 1999):人均 GDP20767( 21),人文发展指数 (26) 韩国( 1999):人均 GDP15172( 32),人文发展指数 (27) 台湾( 1999):人均 GDP13000,人文发展指数 上海( 1997):人均 GDP15516( 45),人文发展指数 (45) 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不相关(发展中国家) 高的经济增长与低的人类发展  中国香港( 4):经济发展 20,人类发展 24  新加坡 (5):经济发展 21,人类发展 26 低的经济增长与高的人类发展  韩国 (5):经济发展 32,人类发展 27  上海 (20):经济发展 45,人类发展 25  中国( 7):经济发展 94,人类发展 87 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不相关(发达国家) 高的经济增长与低的人类发展  卢森堡( 11):经济发展 1,人类发展 12  美国 (4):经济发展 2,人类发展 6  德国( 3):经济发展 14,人类发展 17 低的经济增长与高的人类发展  挪威 (2):经济发展 3,人类发展 1  澳大利亚( 10):经济发展 12,人类发展 2  日本( 2):经济发展 11,人类发展 9 结构性问题 上海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为 (全国第一 )  北京为 ,天津为 ,重庆 上海三个发展子系统之间的不平衡性 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支持系统为 (全国第一 ) 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为 (全国第二 ) 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持系统为 (全国第九 ) ECONOMY ENV’T SOCIETY SOCIETY ENVIRONMENT ECONOMY 上海两高一低的现状 上海三维发展的未来 政府 社会 企业 TRADITIONAL DECISION MAKING • NONPARTICIPATORY •FRAGMENTED 上海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资本 社会 企业 政府 stakeholdersbased DECISION MAKING • PARTICIPATORY • INTEGRATED 城市管治主体 Hancock 1990。 Crombie Commission 1992 走向新的现代化 的基本框架  增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经济)  强化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社会)  优化城市的综合发展环境(广义的可居住性)  增强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科技)  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体制)  提高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文明) 从质量型的现代化理解城市综合竞争力 建设最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发展性要素(竞争的资本 ) Economic Forces Socialcultural Forces Demographic Forces Technological Forces Political amp。 Legal Forces Natural Forces 能力性要素(竞争的环境 ) 运用人类发展指数进行衡量  人均收入:  预期寿命:  教育状况: 在低物质消耗水平上提高生活水平是可能的 从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更好和更有价值的服务意义上来讲 ,不需要消费更多物质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这种观点依据的事实是 ,消费者最终感兴趣的不是商品本身 ,而是这些商品所能够提供的服务 . —— 艾里斯 《 转折点 》 ( 1998) 经济增长与人类福利的边际效用递减 在计算人类发展指数的时候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世界平均以上的要进行折扣 ,超出的值越大折扣率就越大 ,以反映不断减少的收入边际利用率 . 例如 1994年的世界平均人均 GDP为 5835美圆 ,中国的平均为 2604美圆 ,低于这个门槛 ,因此无须进行折扣 .在各省市中 ,只有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