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细讲之为政第二3内容摘要:

,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 • 重要启示 • 多闻多见是博学 • 阙疑阙殆是精择 • 慎言慎行是守之约 • 寡尤寡诲是践履之平实 • 做官、做人是一回事 • 前后脉络 • 子曰: ‚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子张学干禄。 子曰: ‚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 下句解释上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多见,阙疑阙殆,慎言慎行,寡尤寡诲 • 哀公问曰: ‚ 何为则民服。 ‛ 孔子对曰: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 哀公,鲁君,名蒋。 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 错,舍置也。 诸,众也。 程子曰: ‚ 举错得义,则人心服。 ‛ 谢氏曰: ‚ 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 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 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 • 哀公: 鲁君,名蒋。 哀,其谥。 • 何为则民服。 • 如何做才能是老百姓服从你呢。 • 当时三家执政已久,哀公颇不得意,故有此问。 • 孔子对曰 • 朱注: 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举: 举而用之 • 直: 正直,刚直,公平,公正 • 枉: 不正,弯曲,邪曲,奸佞 • 错诸: 放之于某某之上。 错,放置;诸, “ 之于 ” 二字之合音字。 • 举直者而置之于枉者之上,民所以服。 举枉者而置之于直者之上,民所以不服。 此义仍用小人,惟当置于下位,受制于在上之君子,不得为恶,民不被害,亦服。 • 夫子尊贤容众 • 另一解 • 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则民服其上。 • 重要启示 • 人世间永远是美丑、善恶、邪正并存的 • 易经只有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其余都是有阳有阴 • 阴阳相对,曲直互生 • 追求公正、秉公办事,是原则,必须的 • 绝对的公正是不存在的 • 君子尊贤而容众 • 前后脉络 • 上句:子张学干禄 • 本句:哀公问 • 下句:季康子问 • 都是谈为政之道 • 季康子问: ‚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 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 庄,谓容貌端严也。 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 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 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 张敬夫曰: ‚ 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 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 • 季康子: 鲁大夫季孙氏,名肥,谥康。 • 鲁卿三家,世袭专政,民心不服。 •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 敬: 恭敬; 忠: 尽忠; 劝: 劝勉为善,努力 ;以: 而 • 如何使民对上恭敬尽忠,并肯加倍的努力呀。 • 临之以庄则敬 • 临: 上对下为临 • 庄: 端庄,严肃,认真 • 君以庄严面临民众,则能使民敬君。 • 卫灵公篇曰: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 孝慈则忠 • 孝慈: 孝者,孝其老,慈者,慈其幼 • 君以孝道教民,并能以慈待民,则能使民尽忠。 • 孟子: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善: 指德;能:指才 • 善者举之,不能者,教之,扶掖奖进,嘉善而矜不能 • 颜渊篇曰: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 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 • 重要启示 • 上行下效,人心感应 • 在上者讲德行,老百姓自然讲德行 • 无为而治 • 朱注: 张敬夫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 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 • 或谓孔子曰: ‚ 子奚不为政。 ‛ • 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 • 子曰: ‚ 书云: ‘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