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教程内容摘要:

建库前期准备工作内容  数据源的选择  数据采集存储原则  建库的数据准备  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数据源的选择 GIS的数据源,一是要求可靠;二是具备更新能力。 因此,GIS和空间数据库的建立,首先应考虑数据源的科学基础及更新的技术保证。 就全国范围来看,部门、地区之间数据源及其质量是很不平衡的。 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本行业和本地区的具体条件,因势利导,在数据源和更新条件有保障的部门和地区逐步试建数据库。 在设计系统数据源的时候要根据应用要求保证数据的精度和获取途径。 数据采集存储原则  一般只采集储存基本的原始数据,不储存派生的数据,根据应用的频率,实现最少的冗余度。 但如果某因子的使用频率很高,也应作基本数据存储  分类分级应采用或参照国际标准或国家主管权威部门的划分。 通常国家都委托各主管部门制定其主管行业的分类分级标准,遇到分类分级标准不能统一时,应努力协商解决。 如仍有困难,不能达到一致意见时,优先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包括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参考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对特定应用单位来说,分类分级首先应满足本单位的工作需要 数据源种类  实测数据。 如野外实地勘测、量算数据;台站的观测记录数据;遥测数据等  分析数据。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析,从而获取的数据  图形数据。 各种类型的专题地图以及地形图的图形记录资料等  统计调查数据。 各种类型的统计报告,社会调查数据等  遥感 /GPS数据。 利用遥感 /GPS技术获得的大量模拟或数字资料等 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鉴定和验收数据质量的依据。 其内容主要包括:  数据的分类系统  数据类型 (或项目 )的名称和定义  数据获取方法的评价  数据获取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精度的规定  数据获取时的环境背景和测试条件的规定  数据的计量单位 (量纲 )和数据精度分级的规定  数据的编码或代表符号的规定  数据的更新周期的规定  数据的密级和使用数据的规定 数据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 凡已有的国家质量标准或国际通用质量标准应优先采用  目前尚无国家质量标准的数据,可采用权威专业部门拟订的质量标准 数据预处理  所选择的数据源资料,一般要经过预处理才能借助数字化或其它途径转换成空间数据库可用的数据。  数据预处理的内容及其目的: 主要内容 目的 现势更新 在预处理前对数据进行现势更新,使之尽可能好地反映现势情况 专题地图转绘 调整专题地图在坐标系统、精度等方面与背景基础地形图的差异以方便配准 图面处理 标绘不清晰或遗漏的图廓角点,将模糊不清或因模拟形式的局限而中断的线状图形进行加工,以减少数字化和数据编辑的工作量 统计报表整理 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 数据转换 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对现有数据 (库 )进行调整和处理,转换数据记录格式等。 对于图形数据有时可能还需要做投影转换。 遥感数据还需要进行几何校正和分类处理,以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 制作预处理图 对于地形图或专题地图上需采集的要素,按规定的分类编码进行选取和描绘,制作预处理图,以便于数字化作业 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 在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组来负责入库数据(包括新数据和更新数据)的鉴定、审批和管理入库工作。  注意事项: • 凡入库的数据应同时提交数据说明书,数据管理组根据该类数据的质量标准,对数据说明书的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和鉴定,鉴定合格的数据方可批准入库 • 数据入库时,应有数据的鉴定意见和鉴定小组的签名,并注明入库日期 • 数据入库后,还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安全和保密体系 返回 常用数字化方法 方法 项目 扫描数字化 手扶跟踪数字化 屏幕数字化 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