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内容摘要:

由于同一卫星的位置误差对不同观测站同步观测量的影响具有系统性。 利用两个或多个观测站上对同一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可减弱轨道误差影响。 当基线较短时,有效性尤其明显,而对精密相对定位,也有极其重要意义。 ( 1)电离层折射影响:主要取决于信号频率和传播路径上的电子总量。 通常采取的措施: •利用双频观测:电离层影响是信号频率的函数,利用不同频率电磁波信号进行观测,可确定其影响大小,并对观测量加以修正。 其有效性不低于 95%. •利用电离层模型加以修正:对单频接收机,一般采用由导航电文提供的或其它适宜电离层模型对观测量进行改正。 目前模型改正的有效性约为 75%,至今仍在完善中。 •利用同步观测值求差:当观测站间的距离较近(小于20km)时,卫星信号到达不同观测站的路径相近,通过同步求差,残差不超过 106。 ( 2)对流层的影响 如第四章所述,对流层折射对观测量的影响可分为干分量和湿分量两部分。 干分量主要与大气温度和压力有关,而湿分量主要与信号传播路径上的大气湿度和高度有关。 目前湿分量的影响尚无法准确确定。 对流层影响的处理方法: •定位精度要求不高时,忽略不计。 •采用对流层模型加以改正。 •引入描述对流层的附加待估参数,在数据处理中求解。 •观测量求差。 ( 3)多路径效应:也称多路径误差,即接收机天线除直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外,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物一次或多次反射的卫星信号。 两种信号迭加,将引起测量参考点位置变化,使观测量产生误差。 在一般反射环境下,对测码伪距的影响达米级,对测相伪距影响达厘米级。 在高反射环境中,影响显著增大,且常常导致卫星失锁和产生周跳。 措施: •安置接收机天线的环境应避开较强发射面,如水面、平坦光滑的地面和建筑表面。 •选择造型适宜且屏蔽良好的天线如扼流圈天线。 •适当延长观测时间,削弱周期性影响。 •改善接收机的电路设计。 主要包括观测误差、接收机钟差、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和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不确定性影响。 ( 1)观测误差:除分辨误差外,还包括接收天线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