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基本原则》(中层管理培训资料)内容摘要:

《沟通基本原则》(中层管理培训资料) 沟通基本原则言谈:正确地表达自己,使对方明白。 1、 正确地表达:(1) 内容的准确性:讲话起决定性的应该是内容而非形式。 例:买相机,漂亮的售货小姐:“你们放心买吧,我们这里是卖傻瓜机的,谁都会用。 ”问起其相机的有关专业知识,一无所知,顾客不敢买,走了。 到其它店无适合中意的,但一位小伙子介绍另一型机,专业介绍得非常详细,顾客便买了。 (2) 概念的准确性:与书面语言不同,写报告,想好了才写,而且字斟句酌;而口头,是张嘴就来、脱口而出的,其准确性易打折扣。 (例:在大排档,点了一个荷兰豆炒猪肝,上菜时,服务员高声问道:谁的肝。 顾客想也没想,高声应答:我的肝)例:二战快要结束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碟:要日本无条件投降。 但日本发言人用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表示“默认”。 但日语有另一种意思:“不理睬” ,播音员用英语取第二种意思:向全世界宣布对于通碟“不理睬” ,结果令美国五角大楼兴奋不已,研究的原子弹终于派上用场了,扔了两颗分别给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例:李登辉竞选总统时宣称:“台湾竞选总统是中华民族第一位民选总统” ,中外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沈只字不提“竞选”几个字,而是说“台湾当局领导产生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我国“一国两制”的方针。 ”用语的准确性,避免给记者造成漏洞:连沈自己都说了“竞选”其意思“”不言自明了。 (3) 表达方式的准确性:语言逻辑,但说的逻辑与听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例:笑话:逻辑上的误差聚会:连主人共 4 个人,都在等一位同伴,等久了,主人无意说了一句:怎么搞的,该来的还不来。 其中一位听了,心想:那我就是不该来的了,于是准备走,主人挽留,但终于还是走了。 主人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 余下两位,其中一位自卑一点,心想,他不该走,那就是我应该走了,于是起身告辞,主人怎么也挽留不了,叹气道:唉,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们俩。 最后剩下的一位听了这句话也走了。 2、 适当地表达:也指时空、对象的适当性。 例:89 风波以后,中国派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到美国,柴开口说话:同志们,我代表党中央来看望大家。 因为在美国的公共场合,说“同志们”便很不适当,翻译便纠正道:“”,马上便有一外国学生举手发言:“翻译错了。 ”当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 3、 清晰地表达:书面表达如果字迹潦草,可戴老花镜一个一个查字典,但与书面表达不同,口头表达缺乏一个有形的物质载体,说话不清晰,便听不懂,影响沟通。 “天不怕地不怕,就广东人说普通话。 ”例:广州老市长黎子流,说一口顺德普通话,流利但不准确,他说越说不准确越要说得快一些,别人就听不出那么多破绽。 刚上任时,发表就职演说:要自觉地接受人大常委的监督。 当时很多人对于“自觉地”没听清,就要求他再说一遍,又大声地说:要拒绝接受李长春来到广东,听取工作汇报,后来他说:广东话也不难听嘛,我也能听懂五、六成。 秘书告诉他,其实他们说的就是普通话。 4、 礼貌地表达:(1)注意礼仪礼节、风俗习惯的不同,养成良好的语言涵养习惯。 例:台湾蒋经国的秘书,当蒋去世后,他出任一电视台的主持人,请当年的老师到电视台指导,老师指导完,他表示感谢:请大家随便用餐。 其中一老师把他叫出去,教训他:不该说“大家” ,因为正式场合下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才说“大家” ,较尊敬的说法应该“各位”。 (2)说话的语气、语调、音频、音幅都是非常重要的。 (3)目光:与人沟通时,用得最多的器官应是:眼睛。 但如果目光交流不当,会影响交流的气氛。 当与别人交流时,应有礼貌地注视对方,但不能“盯”着别人,除非公安人员审犯人,就直截了当地盯着犯人的眼睛。 另一种情况:盯着别人,可能对方谈话内容不一定感兴趣,但对他本人感兴趣,如盯上十几秒钟,则为不一般的关系,而是“相见恨晚”。 注视对方,应一两秒钟转移一下视线,但不能“嘀溜溜”地转,应在对方嘴、眉、三角区之间转移,最好的方式:眨眼,但眨眼频率不能过快(以为你在对他抛媚眼) ,也不可过慢(即时间过长)会无精打采、被对方认为你瞧不起他或认为你不想理会他。 (4) 点头: 当人有情绪时,则点头、摇头的意思会有所变化。 如你非常感激别人时,你可能会摇头。 当你的好朋友欺骗你,你明白过来找他算账时,你会点头。 在有些国家则是点头不算、摇头算,如尼泊尔、阿尔巴利亚等。 点头也有“会意”的意思(在洗手间)或尊重、鼓励的意思(当别人说话时,但不可过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