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内容摘要:
助( 客观 ) ( 2) 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 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的精神( 主观 )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 :三大政策,即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新”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认识 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 反对民族压迫 ,反 对 满 洲贵族的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 ,国民一律平等 对外 :反 对 帝 国主义侵略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 :中国境内各 民族一律 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 耕者有其田 ”。 ① 不反帝 →反帝 ② 反满→ 民族平等 ① 民权由 资产阶级掌握 → 平民共有 ②普遍平等的民权 关注工农 联俄 联共 扶助 农工 新旧三民主义之相同点: 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3、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都以民权为核心 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同点: 影响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 ,推动了以 北伐战争 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评价 ( 1)进步意义: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 基本原则上 是一致的 ,是 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 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 理论上、纲领上 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 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 第一次: 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 改良 (改革),后走上革命 道路,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第二次: 将 旧三民主义 发展为 新三民主义 ,确立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与 共产党合作( 最伟大的转变 ),开展国民大革命。 体现了孙中山那些高贵的品质。 爱国主义, 顽强不屈(不抛弃,不放弃) 与时俱进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哪些思想主张。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 ……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 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 ……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 …… 不必管他 …… 兄弟最信仰的是定地价的办法。 比方地主有。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相关推荐
国家南北方基因研究 中心等三家,贡献率为 1%。 二 000年六月二十六日克林顿宣布 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 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弗朗西斯 柯林斯在介绍情况。 人类基因组草图基本信息 • 由 bp组成 • 含 3~ • 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的基因占 2% 人类基因组 人类蛋白质 • 61%与果蝇同源 • 43%与线虫同源 • 46%与酵母同源
—— 《 同盟会宣言 》 ( 1905)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 探究三:民生主义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 : : 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材料一: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之地价,仍属 原主 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为国民所共享。 —— 《 同盟会宣言 》 ( 1905) 材料二
中期考核及开题时间 专硕:第二学期 4月 20日 — 5月 30日 学硕 博士:第三学期 9月 20日 — 10月 30日 高级研修班学员每年两次开题,时间同上。 培养管理 选课说明 ( 1) 认真阅读培养方案的各项规定, 严格按照各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范围选课,严禁超学分选课。 ( 2)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学位课为必修课程,非学位课为选修课程。 需要修学分的课程均须在 “
内的,且从极点到极圈或从极圈到极点范围。 同理,日出6:30的点的分布在南北半球经线上的分布是冬半年,是从低纬度到极点间的一段区域,且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水之北 、水之南 、水之北 、水之南 分析 —— 属于地理位置的描述 答: 36.( 36分)读图 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 G河自 N点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