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内容摘要:

助( 客观 ) ( 2) 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 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的精神( 主观 )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 :三大政策,即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新”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认识 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 反对民族压迫 ,反 对 满 洲贵族的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 ,国民一律平等 对外 :反 对 帝 国主义侵略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 :中国境内各 民族一律 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 耕者有其田 ”。 ① 不反帝 →反帝 ② 反满→ 民族平等 ① 民权由 资产阶级掌握 → 平民共有 ②普遍平等的民权 关注工农 联俄 联共 扶助 农工 新旧三民主义之相同点: 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3、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都以民权为核心 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同点: 影响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 ,推动了以 北伐战争 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评价 ( 1)进步意义: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 基本原则上 是一致的 ,是 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 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 理论上、纲领上 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 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 第一次: 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 改良 (改革),后走上革命 道路,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第二次: 将 旧三民主义 发展为 新三民主义 ,确立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与 共产党合作( 最伟大的转变 ),开展国民大革命。 体现了孙中山那些高贵的品质。 爱国主义, 顽强不屈(不抛弃,不放弃) 与时俱进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哪些思想主张。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 ……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 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 ……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 …… 不必管他 …… 兄弟最信仰的是定地价的办法。 比方地主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