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第一轮必修三专题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D.无为而治 答案: C 材料一: 丞相臣斯昧死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私学 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 各以其学议之 ,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经典例题欣赏: ( 1)据材料一,归纳李斯的言论要点。 (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 ①私学兴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建议“焚书”,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 ,是故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太学以教于国 ,设庠序以化于邑 ,渐民以仁 ,摩民以谊 ,节民以礼。 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 ,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 《 汉书 董仲舒传 》 (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言论要点。 (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兴办儒学教育 ,注重思想教化 ,以礼治民 (3)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 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之处: ①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它各家 ,后者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 ②前者强调以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 ,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 ③前者主张依法治国 ,后者主张以德治国。 考点三 宋明理学 什么是理学。 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理学 是一种既贯通 宇宙自然 和 人生命运 , 又继承 孔孟正宗 ,并能 治理国家 的 新儒学。 含义 道 佛 儒 目的 历史背景 政治:唐中后期以来,长期 分裂 和混乱 → 传统伦理道德遭破坏 经济:宋代农业、手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科技进步 思想:宋代儒学者敢于疑经改经,大胆立论,讲注义理 (重文轻武) 一、 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隋唐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 ⑴ 隋朝: “ 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 ,道教理论。 ⑵ 唐朝: 三教并行 ,即尊道 ,礼佛 ,崇儒 .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二、 程朱理学: 背景: 儒学在困境中发展 ⑴ 必要性: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①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②儒学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 ⑵ 可能性:儒学复兴运动 ①唐 韩愈 复兴儒学主张 ——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先声 ②北宋相对宽松文化政策及儒学复兴运动 ——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程朱理学 ——理学形成与繁荣: ⑴ 理学概念: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⑵ 理学代表及主张: 程颢、程颐 朱熹(集大成者) 唯心论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 ) 理之源在于天理 ,先有理后有气 道德观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如“人伦者 ,天理也”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格物格致”深化:“物”是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客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的影响 : ⑴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 ,有力维护封建统治。 ⑵ 《 四书章句集注 》 成为教科书。 ⑶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 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②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③ 更多吸收了 佛、道 因素。 三、 陆王心学 ——理学新阶段: 陆九渊 (开创者 ) 王阳明 (集大成者 ) 背景 南宋 明朝阶级矛盾尖锐 ,社会动荡不安 ,封建统治危机。 唯心论 ①“心”是万物本原 ,“心”即“理”②“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认识论 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 四、 历史影响 消极影响: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作用(重点): (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3)注重气节、道德。 (4)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5)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6)凸显人性的庄严。 问题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理学 心学 不 同 点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修养论 (方法论 )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 “心即理” ,“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 问题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理学 心学 共 同 点 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欲求 内容 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 ③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 名校名题模拟 : 1.(浙江 2020届第一次五校联考) 《 潜伏 》 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科网:“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 答案: C 2.(福建三明 2020届期末考试)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 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 ”康熙盛赞的“他”指的是( )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D 3.(江苏盐城 2020届第二次调研考试)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 答案: C 考点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 ⑴ 政治: 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⑵ 经济: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⑶ 思想文化: ①理学空谈义理,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自由。 ②西学东渐的局面出现,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 个人经历和个人品质。 二、思想家及主张: 思想 影响 著作 李贽 ⑴挑战孔子和儒学正统地位 ⑵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强调人的正常私欲 ⑶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⑷批判传统观念 ,强调个性发展 ,主张男女平等 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 焚书 》 《 藏书 》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 … 材料二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 《 焚书 》 ) 概括李贽的观点 材料 1认为 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强调个性发展。 材料 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 反对绝对权威(注意李贽仍属儒家) 问题探究 1: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 《 焚书 〃 答耿中丞 》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 续焚书 》 “ 万物皆生于两 ” ,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 不生于一 ” ,并非生自 “ 三纲五常 ” 的天理。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异端”思想: 否认孔孟学说的地位、批判程朱理学,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李贽宣称 “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 ,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 “ 正获身,非失身 ” ,“ 当大喜,何耻为 ”。 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 “ 异端 ” 思想。 “ 异端 ” 思想: “ 理 ” 应该用于关注民生,人必有私,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是人的自然权利。 男女应该平等。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 “ 秉赋之自然 ” , “ 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 李贽及其“异端”思想: 二、思想家及主张: 思想 影响 著作 黄宗羲 ⑴揭露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⑵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⑶主张以“天下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